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13:34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内容都蕴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地理学科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在实际地理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是相分离的。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地理育人目标,本文研究了在中学地理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地理、中学地理课程及地理教学分析,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实践,尝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分析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完善了地理教学方法,实现了地理育人目标。结合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学科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爱国主义、天人合一、仁爱思想、道法自然、和合思想、上善若水。以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例,详细分析了地理教材中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学地理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原因。最后,以教师为出发点,探究了地理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措施:一...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 儒家文化
    2.3 道家文化
    2.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2.4.1 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2.4.2 完善地理教学方法
        2.4.3 实现地理育人目标
3 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学地理教学内容
    3.1 体现“爱国主义”的内容
    3.2 体现“天人合一”的内容
    3.3 体现“仁爱思想”的内容
    3.4 体现“道法自然”的内容
    3.5 体现“和合思想”的内容
    3.6 体现“上善若水”的内容
4 地理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
    4.1 问卷设计
    4.2 问卷结果及分析
    4.3 分析总结
5 地理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
    5.1 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意识
        5.1.1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5.1.2 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5.1.3 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5.2 充分利用地理课堂教学
        5.2.1 措施
        5.2.2 案例
    5.3 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5.3.1 原则
        5.3.2 案例
6 结语
    6.1 结论与创新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图版地理教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J]. 容明环.  地理教育. 2015(08)
[2]从班主任视角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策略[J]. 王在海.  中国校外教育. 2015(20)
[3]论地理学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J]. 曾昭鹏,曾新.  地理教学. 2015(07)
[4]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 张林.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3)
[5]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吕建林.  现代交际. 2012(11)
[6]地理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 梁春梅.  广西教育. 2011(11)
[7]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胡岸峰.  地理教育. 2010(12)
[8]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J]. 李宗桂.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1)
[9]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教育──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部分中学校长座谈会综述[J]. 刘秀莹.  中国教育学刊. 1995(01)

硕士论文
[1]西藏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研究[D]. 王才芝.西藏大学 2013
[2]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研究[D]. 魏雪.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D]. 单进逵.西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64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64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