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抗战时期冯友兰的民族复兴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19:57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的野心开始显露,民族危机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严峻时刻。中国的仁人志士积极为国寻找出路,为国献策,民族复兴思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并得以发展。冯友兰作为一名爱国的知识分子,在哲学领域苦苦探索,在家庭启蒙和成长教育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召唤,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复兴思想。其思想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较同时期其他爱国志士更为系统、深入、全面。冯友兰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研究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提出“中西类型说”,从中探索中国的复兴之路。虽然冯友兰的民族复兴思想根植于历史土壤,受到当时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其中包涵的与今天中国复兴道路之共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冯友兰提倡的传统国风为现今社会发展提供当代启示,他倡导的民族精神对今天所重视的“中国精神”有借鉴作用,其思想的整体性和部分长远观对于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相关背景及意义。第二个部分是对抗战时期冯友兰的民族复兴思想形成的基础进行介绍,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概括出内容,包括家庭启...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
        1.2.1 关于近代民族复兴思想的研究状况
        1.2.2 关于对历史人物的民族复兴思想研究
        1.2.3 关于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思想的研究
    1.3 研究的目标及方法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性
第2章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形成的基础及时代背景
    2.1 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
        2.1.1 家庭之教化
        2.1.2 教育之熏陶
        2.1.3 国外之眼观
    2.2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理论来源
        2.2.1 中国传统文化
        2.2.2 美国新实在论思潮
        2.2.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3 抗战时期冯友兰的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背景
        2.3.1 日本侵华的民族危机
        2.3.2 各派别抗战救国主张的时代潮流
    2.4 抗战前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探索
第3章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实现目标
        3.1.1 政治目标
        3.1.2 经济目标
        3.1.3 文化目标
        3.1.4 社会目标
    3.2 实现途径
        3.2.1 政治途径
        3.2.2 经济途径
        3.2.3 文化途径
        3.2.4 社会途径
    3.3 引领精神
        3.3.1 中国传统之国风
        3.3.2 抗战建国信念之力量
        3.3.3 中国哲学之精神
        3.3.4 中国不变之道德
    3.4 依靠力量
        3.4.1 中国科技人才
        3.4.2 中国哲学家
        3.4.3 中国文学艺术家
        3.4.4 中国青年学生
    3.5 保障措施
第4章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
    4.1 具有经济主导的倾向
        4.1.1 强调产业革命的决定作用
        4.1.2 倡导文化观上的经济变革
    4.2 明显的唯物史观的色彩
        4.2.1 肯定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2.2 强调生产方式对于人伦道德具有决定作用
        4.2.3 主张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
    4.3 蕴含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
        4.3.1 中国传统道德之复兴
        4.3.2 中国历史文化与传统的继承
        4.3.3 弘扬崇尚精神追求的民族优秀传统
    4.4 坚持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
第5章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评价与启示
    5.1 对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5.1.1 对抗战的精神动员
        5.1.2 对学术界的积极影响
        5.1.3 对青年学生的正面启发
    5.2 抗战时期冯友兰民族复兴思想的不足
        5.2.1 经济变革为首要不合实际
        5.2.2 社会化的超前性不合实际
    5.3 对抗战胜利后中国发展的启示
        5.3.1 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5.3.2 坚持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肩负历史使命,共筑中国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华文明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J]. 曹勤,唐晨曦.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2]论抗战时期儒家道统思想之复兴[J]. 万国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3]新理学和它的形上学方法的廓清——基于对《新知言》的文本解读[J]. 刘梦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7)
[4]冯友兰抗战时期思想贡献[J]. 马勇.  博览群书. 2015(07)
[5]冯友兰“追求自强”的中西文化观[J]. 李志强.  兰台世界. 2013(34)
[6]“九·一八”事变后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的系统传入与影响[J]. 郑大华.  近代史研究. 2009(06)
[7]新理学的人生哲学体系与“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境界——解读冯友兰先生的“贞元六书”[J]. 沈素珍,钱耕森.  现代哲学. 2009(05)
[8]冯友兰与抗战文化——以《南渡记》为中心[J]. 田文军,杨姿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9]中国走向自由之路的哲学思考——冯友兰文化观解读[J]. 胡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2)
[10]工业化是中国自由复兴的根本——略论冯友兰《新事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反思[J]. 刘金鹏.  社会科学论坛. 2006(06)

博士论文
[1]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 柴文华.黑龙江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冯友兰生死观研究[D]. 张小卫.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新原人》人学思想研究[D]. 赵瑞雪.西北师范大学 2008
[3]冯友兰中西文化观研究[D]. 王胜国.西北师范大学 2008
[4]现代新儒家(1949年前)对宗教信仰的拒斥与容纳[D]. 刘颖.黑龙江大学 2006
[5]儒家思想的新开展[D]. 田景星.贵州师范大学 2002
[6]哲学与人生[D]. 林孝暸.华东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75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75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