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日本近世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21 20:04
在东亚思想文化史中观照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中一个重要文化区域,既深受佛教和儒家的影响,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近世作为日本的“前近代”,是日本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日本接受道家思想的成熟期,因而,研究道家思想与日本近世文化的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但学界对此还关注不多。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察日本近世的儒学、社会批判思想家、自然哲学家、经济思想家和町人、复古神道以及文学等几个方面具有代表性、而目前研究又相对薄弱的学派或人物,通过解读、分析主要相关文本,找出其与道家的思想关联,论证其思想受到道家影响的内容和方式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概括和综合,力求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观点,揭示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变化。本文共分八个部分,即一至七章和结语。第一章概述近世以前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化中的积淀。主要分“平安时代前”和“平安——室町时代”两个历史阶段,从《宪法十七条》、《古事记》、《日本书纪》、《怀风藻》、《万叶集》等日本古代典籍,以及平安时代的僧人空海和室町时代的五山禅僧的作品等...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前的文化积淀
第一节 平安时代前道家思想的传播
一、道家思想传入日本
二、圣德太子与道家思想
三、《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道家思想
四、《怀风藻》和《万叶集》中的道家思想
第二节 平安——室町时代道家思想的传播
一、平安时代的道家文献
二、空海与道家思想
三、中世禅僧与道家思想
第二章 道家思想对日本儒学的影响——以徂徕学派为例
第一节 日本近世的老庄研究
一、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发展的历史原因
二、日本近世老庄研究概况
三、林罗山的老庄研究及老庄观
第二节 荻生徂徕与道家思想
一、荻生徂徕及其道家观
二、荻生的“古文辞学”与《庄子》言意论
三、荻生的道论与道家的“道”
四、荻生的经世论与道家的“无为而治”
第三节 太宰春台对道家“无为”思想的吸收
一、太宰春台的道家观
二、太宰对《老子》“无为”经世意义的肯定和吸收
第四节 服部南郭与道家思想
一、服部对道家社会理想的认同
二、服部“隐”的人生论对《庄子》的接受
第五节 徂徕学人性论与道家思想的关联
第三章 道家思想对社会批判思想家的影响——以安藤昌益为例
第一节 安藤昌益及其道家观
一、安藤昌益其人其学
二、安藤的道家观
第二节 安藤的宇宙论与道家思想
一、安藤的“万万一真”与《庄子》的“道通为一”
二、安藤的“活真一气”与《庄子》的“天地一气”
三、安藤的“自然”与道家的“自然”
第三节 安藤的社会人生论与道家思想
一、安藤对“法世”的批判与道家的社会批判思想
二、安藤的“自然世”与道家的理想社会
三、安藤的“真人”与《庄子》的理想人格
第四章 道家思想对经济思想家和町人的影响——以海保青陵和石田梅岩为例
第一节 海保青陵其学及老子观
一、海保学术和思想的特点
二、海保的老子观
第二节 海保的“理”与《老子》的“道”
第三节 海保的“智”与道家的“无”
一、“智”与“无为”
二、“生智”之法与“虚”“静”
第四节 海保的经济学说与道家的“无为”“自然”
一、“循理而治”的社会经济管理原则与《老子》的“无为而治”
二、“鼓舞之术”的激励措施与《老子》的使民“自然”
三、使民“忘”的社会管理目标与《庄子》的“忘”
四、财富的“上聚”和“下放”与《老子》的君民关系论
第五节 石田梅岩与道家思想
一、石田梅岩其学及道家观
二、石田对道家思想的吸收
第五章 道家思想对自然哲学家的影响——以三浦梅园为例
第一节 三浦梅园及其道家观
一、三浦梅园其人其学
二、三浦的道家观
第二节 三浦的宇宙论与道家思想
一、“一元气之玄”的宇宙本原论与道家的“玄”和“一气”
二、“条理”的宇宙规律论与《庄子》的“理”
第三节 三浦的认识论与道家思想
一、“达观于天地”的认识目标与《庄子》的“达万物之理”
二、“是非之以天地”的认识标准与《庄子》的“齐是非”
三、“反观合一”的认识方法与道家思想
第四节 三浦的人生论与《庄子》思想
一、“与夫造物同化”
二、“忘而通”
第六章 道家思想对日本民族宗教的影响——以复古神道为例
第一节 神道教和复古神道
第二节 契冲与道家思想
第三节 贺茂真渊对道家思想的肯定和吸收
一、贺茂真渊其学及老子观
二、“自然”和“顺任天地”
三、“真心”
四、“贵柔和”
第四节 本居宣长对道家思想的排斥和吸收
一、本居的道论与道家思想
二、本居的“真心”说与道家思想
第七章 道家思想对日本近世文学的影响——以松尾芭蕉和佚斋樗山为例
第一节 松尾芭蕉与《庄子》思想
第二节 佚斋樗山对的《庄子》的吸收和改造
一、佚斋樗山及其《田园庄子》
二、“庄子乃圣门之别派”:佚斋的《庄子》观
三、《田园庄子》对《庄子》思想的吸收和改造
结语
一、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二、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的变化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户幕府末期日本的国学和国学神道[J]. 王金林. 日本学刊. 1999(03)
[2]道家、道教缘起说[J]. 胡孚琛. 哲学研究. 1991(04)
[3]道教传入日本及其对神道的影响[J]. 聂长振,齐未了. 世界宗教研究. 1985 (02)
本文编号:3637953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前的文化积淀
第一节 平安时代前道家思想的传播
一、道家思想传入日本
二、圣德太子与道家思想
三、《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道家思想
四、《怀风藻》和《万叶集》中的道家思想
第二节 平安——室町时代道家思想的传播
一、平安时代的道家文献
二、空海与道家思想
三、中世禅僧与道家思想
第二章 道家思想对日本儒学的影响——以徂徕学派为例
第一节 日本近世的老庄研究
一、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发展的历史原因
二、日本近世老庄研究概况
三、林罗山的老庄研究及老庄观
第二节 荻生徂徕与道家思想
一、荻生徂徕及其道家观
二、荻生的“古文辞学”与《庄子》言意论
三、荻生的道论与道家的“道”
四、荻生的经世论与道家的“无为而治”
第三节 太宰春台对道家“无为”思想的吸收
一、太宰春台的道家观
二、太宰对《老子》“无为”经世意义的肯定和吸收
第四节 服部南郭与道家思想
一、服部对道家社会理想的认同
二、服部“隐”的人生论对《庄子》的接受
第五节 徂徕学人性论与道家思想的关联
第三章 道家思想对社会批判思想家的影响——以安藤昌益为例
第一节 安藤昌益及其道家观
一、安藤昌益其人其学
二、安藤的道家观
第二节 安藤的宇宙论与道家思想
一、安藤的“万万一真”与《庄子》的“道通为一”
二、安藤的“活真一气”与《庄子》的“天地一气”
三、安藤的“自然”与道家的“自然”
第三节 安藤的社会人生论与道家思想
一、安藤对“法世”的批判与道家的社会批判思想
二、安藤的“自然世”与道家的理想社会
三、安藤的“真人”与《庄子》的理想人格
第四章 道家思想对经济思想家和町人的影响——以海保青陵和石田梅岩为例
第一节 海保青陵其学及老子观
一、海保学术和思想的特点
二、海保的老子观
第二节 海保的“理”与《老子》的“道”
第三节 海保的“智”与道家的“无”
一、“智”与“无为”
二、“生智”之法与“虚”“静”
第四节 海保的经济学说与道家的“无为”“自然”
一、“循理而治”的社会经济管理原则与《老子》的“无为而治”
二、“鼓舞之术”的激励措施与《老子》的使民“自然”
三、使民“忘”的社会管理目标与《庄子》的“忘”
四、财富的“上聚”和“下放”与《老子》的君民关系论
第五节 石田梅岩与道家思想
一、石田梅岩其学及道家观
二、石田对道家思想的吸收
第五章 道家思想对自然哲学家的影响——以三浦梅园为例
第一节 三浦梅园及其道家观
一、三浦梅园其人其学
二、三浦的道家观
第二节 三浦的宇宙论与道家思想
一、“一元气之玄”的宇宙本原论与道家的“玄”和“一气”
二、“条理”的宇宙规律论与《庄子》的“理”
第三节 三浦的认识论与道家思想
一、“达观于天地”的认识目标与《庄子》的“达万物之理”
二、“是非之以天地”的认识标准与《庄子》的“齐是非”
三、“反观合一”的认识方法与道家思想
第四节 三浦的人生论与《庄子》思想
一、“与夫造物同化”
二、“忘而通”
第六章 道家思想对日本民族宗教的影响——以复古神道为例
第一节 神道教和复古神道
第二节 契冲与道家思想
第三节 贺茂真渊对道家思想的肯定和吸收
一、贺茂真渊其学及老子观
二、“自然”和“顺任天地”
三、“真心”
四、“贵柔和”
第四节 本居宣长对道家思想的排斥和吸收
一、本居的道论与道家思想
二、本居的“真心”说与道家思想
第七章 道家思想对日本近世文学的影响——以松尾芭蕉和佚斋樗山为例
第一节 松尾芭蕉与《庄子》思想
第二节 佚斋樗山对的《庄子》的吸收和改造
一、佚斋樗山及其《田园庄子》
二、“庄子乃圣门之别派”:佚斋的《庄子》观
三、《田园庄子》对《庄子》思想的吸收和改造
结语
一、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二、道家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的变化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户幕府末期日本的国学和国学神道[J]. 王金林. 日本学刊. 1999(03)
[2]道家、道教缘起说[J]. 胡孚琛. 哲学研究. 1991(04)
[3]道教传入日本及其对神道的影响[J]. 聂长振,齐未了. 世界宗教研究. 1985 (02)
本文编号:3637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63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