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与启蒙:李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16 17:23
本文关键词:开端与启蒙:李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李贽是明代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最为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之一,以“异端”见称于当世,以“启蒙”流传于后世。所谓“异端”,就是指与正统思想对立的思想。在明朝,儒学被奉为至尊,李贽的一系列“倒行逆施”被视为异端。在对传统文化批判、冲击的基础上,李贽的思想对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社会进步有影响的观点,在历史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李贽是一位在历史上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在其一生的经历中,无论是作为县学教官、国学教官、还是礼部司务,或是弃官出家后著述立说,教育讲学都是最重要的活动,甚至其异端学说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其教育活动的卓有成效。他在思想领域中有惊世骇俗之论,同样,在教育活动中也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 他提出“万物并育,随其资性”,要求发展人的“自然之性”;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主张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甚至提出“绝假存真”,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他大胆违背古代圣人的人才是非标准,提出了人才必须识具备才、胆、识等要素的人才观,以及“人人皆可成圣人”的命题;他主张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人的个性,因材施教,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质疑;李贽对传统叛逆的最典型的就是主张妇女应该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为妇女争取教育权摇旗呐喊,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鼓励妇女挑战封建传统,肯定其中佼佼者的优秀品德和求学精神。这一系列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加强对传统教育的反思,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的现代化,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本文分主要六个部分加以论述: 厂 二 硕士学位论文 w MASTER’S TI!E“ 1.研究前史。对学术界有关李蛰的先行研究的成就作一综述,以明确本文的研 究基础和研究意义。 2.思想基础及主要活动。从李蛰所处的时代,李蛰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来分析李 蛰教育思想的社会与哲学基础。 3.李赘的人才观。从人才构成的素质和人人皆可成才来论述李资的人才观。 4.多元教育论。论述李蛰的多元教育内容的主张。 5.教学观。具体分析李贺对各教学环节的观念与主张。 6.妇女教育观。着重分析李蛰对于妇女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异端 启蒙 李贽 教育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40-092
【目录】:
- 内容提要3-5
- Abstract5-9
- 一、 有关李贽的先行研究9-12
- (一) 建国前9-10
- 1 、 二十世纪初9-10
- 2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10
- (二) 建国后到文革前10
- (三) 文革期间10-11
- (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11-12
- 二、 思想基础及主要教育活动12-21
- (一) 李贽生活的时代12-14
- 1 、 政治、经济方面13
- 2 、 思想文化方面13-14
- (二) 李贽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14-18
- 1 、 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14-17
- 2 、 “候王与庶人同等”17-18
- (三) 李贽一生的主要教育活动18-21
- 三、 人才观21-25
- (一) 人才的构成要素21-24
- (二) 人人皆可成圣人24-25
- 四、 多元教育论25-27
- (一) 教学内容的多元化25-26
- (二) 学以致用26-27
- 五、 教学观27-32
- (一)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27-30
- (二) 独立思考、鼓励质疑30-32
- 六、 妇女教育观32-36
- (一) 为妇女争取受教育权32-33
- (二) 鼓励妇女求学33-36
- 结束语36-37
- 主要参考文献37-39
- (一) 主要史料37
- (二) 主要论著37-38
- (三) 主要论文38-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松;李贽与儒学关系略论[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庆思;李贽的进步教育思想[J];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年05期
3 谭兵;从“是非无定”到是非定于“童心”──评析李贽认识论思想的本质[J];船山学刊;2001年01期
4 刘宗贤;李贽的叛逆性格与反传统思想[J];东岳论丛;1998年05期
5 陈本铭;李贽反封建道统的教育思想[J];福建师大;1974年02期
6 张建业;论李贽的民主思想及其社会基础[J];福建论坛;1982年02期
7 李大华;阳明后学的异端品格与道家风骨─—从李贽的“童心说”说起[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8 徐芳维;简析李贽对人的认识及其意义[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杨国荣;李贽——王学向异端的演变[J];江淮论坛;1988年02期
10 王承丹;孔子 是非 假道学——李贽思想散点论析[J];孔子研究;199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开端与启蒙:李贽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7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