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左传》中的礼与法

发布时间:2017-05-16 22:04

  本文关键词:论《左传》中的礼与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礼与法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两大课题。它们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和习惯。无疑,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法的核心内容。所以,历朝历代对于礼与法的研究从未间断。但是,从法学角度对于断代历史,尤其是春秋时期礼与法的种类及其内在联系的研究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而春秋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夏、商、周三代所建立起来的旧有的礼制受到极大地挑战,而新的法制尚且不成熟,在这种过渡交替的进程中,旧礼新法是如何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这对于当代的中国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的。 因此,本文以《左传》中的礼与法作为研究的对象。而选择《左传》不仅因为它是一部国学经典,同时也是因为其是专为诠释《春秋》而做的一部可信的史书。所以,本文以追溯《左传》中礼与法的历史渊源为起点,以研究《左传》中礼与法的形式、种类及其内在联系为主要内容,以反思当代中国构建法治国家、营造和谐社会作为文章归宿。 引言:首先介绍了礼与法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进而又阐述了研究《左传》中礼与法的课题价值,以及论文撰写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从古代文字起源的考辨出发,考察了礼、法的历史渊源;对于礼、法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着重阐释了《左传》中礼与法的基本内容,总结了书中礼与法的种类,其中礼的种类包括祭祀之礼、军礼、朝聘会盟礼、冠婚礼、葬礼、宗法礼、建筑礼等七种;法的种类包括释、诰、盟、命、制、典、则、刑、法等九种。同时,不仅对《左传》中礼与法的种类进行描述,而且还对他们内在的法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第三部分:解析礼与法的内在本质:提出《左传》中礼的本质在于“亲亲”和“尊尊”,其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意志;而《左传》中法的本质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重点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意志。 在分析完礼与法各自本质之后,又深入分析《左传》中礼与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暗合到对立。 第四部分:反观现实,对《左传》中的礼与法及其内在联系进行法理反思,总结出它们对于我们当代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启不。 本文主要运用:(1)实证分析法。以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为《左传》的原始阅读材料,详细概括和总结了《左传》中的礼与法的形式和种类,并解析其各自的内在本质。(2)法律社会学分析法。突破《左传》文本中的礼与法,将其放在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宏阔背景中进行研究。(3)历史分析法。以史料为基础,从多角度分析礼与法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历史的变迁。
【关键词】:左传 礼法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09.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4
  • (一) 研究现状11-12
  • (二) 课题价值12
  • (三) 研究方法12-14
  • 一、《左传》中礼与法的历史渊源14-20
  • (一) 寻找最初的礼14-16
  • (二) 探寻最早的法16-20
  • 二、《左传》中礼与法的种类20-30
  • (一) 《左传》中所见的礼的种类20-27
  • (二) 《左传》中所见的法的种类27-30
  • 三、《左传》中礼与法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30-43
  • (一) 探求《左传》中礼与法的本质30-37
  • (二) 解析《左传》中礼与法的内在联系37-43
  • 四、《左传》中礼与法的现实反思43-46
  • (一) 关注法治背后的道德性基础43-45
  • (二) 构建和谐社会的多元性基因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发表文章目录50-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历52-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新;《春秋》礼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左传》中的礼与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71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