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意”与“汉意”

发布时间:2017-05-27 22:11

  本文关键词:“国意”与“汉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江户复古国学史上,被奉为“国学四大人”之一的复古国学家贺茂真渊(1697-1769),其复古学说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具备高度理论意识而又自成系统的国学体系。本文拟围绕贺茂真渊的主要国学著述,回到复古国学的原点,将贺茂真渊置于中日比较的视野之中,从言语、考证、古道三个角度,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与我国“诗言志”、“四唐分期说”、先秦儒家、老庄之学及程朱理学进行细致地影响比较与平行阐发的基础上,考察其国学体系的机理,展示真渊在复古国学创立的过程中,如何既综合借鉴了中国汉学的知识,即“汉意”,又匠心独具地开发了日本本土文化的矿藏,即“国意”,从而让日本文化呈现出以和为本、和汉交辉的全新面貌。与此相应,本文将一边指证日本复古国学体内中国元素的大量存在,一边也并不否认复古国学对于本国文脉的继承和发扬,揭示内外文化压力之下贺茂真渊所作出的创新贡献。本文主要得出如下五条较富新意的 结论: 1、复古国学属于近世国学,与处于国家主义和战争状态下的近代国学有本质不同。近世国学前期有斋隐特性,不重政治行动,文学色彩较浓。 2、贺茂真渊的“心言说”虽脱胎于《毛诗大序》的“诗言志”,但其对“心”的理解极富日本特色,呈现出去教化、非实体、外而内、近神灵的特点。 3、复古国学的文献实证法有两面性。贺茂真渊“万叶歌风四迁论”疑受《唐诗品汇》“四唐分期说”影响。他从《万叶集》中提取了作为政治和文化统一体的“万叶空间Ⅱ”。 4、真渊国学借自老庄的“道”在日本发生了变异,用以指古代臣民对天皇抱有亲近感的天皇制社会的伦理合法性。 5、文学修养对于真渊是为了获得神学体验,这种神学体验与程朱理学有相近之处。讲习游宦促进了真渊复古国学的形成与传播,加深了他对古道的体悟。
【关键词】:中日比较文学 江户复古国学 贺茂真渊 国意 汉意 万叶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313.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1 复古国学概念史:贺茂真渊的意义11-23
  • 1.1 复古国学的定义与分类11-15
  • 1.2 贺茂真渊生平与研究现状15-19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9-23
  • 2 复古国学言语论:中日言语对抗中的突围23-33
  • 2.1 心言说23-27
  • 2.1.1 心言框架与"诗言志"24-26
  • 2.1.2 "华语乱和"思想雏形26-27
  • 2.2 语意考27-33
  • 2.2.1 校诂和汉语义误训27-29
  • 2.2.2 重构和汉语音对位29-33
  • 3 复古国学考证学:中日语篇交叉中的翻新33-55
  • 3.1 构成法34-41
  • 3.1.1 和魂的汉学裂璺34-37
  • 3.1.2 古今的一体交融37-41
  • 3.2 阐释术41-55
  • 3.2.1 万叶认知与《唐诗品汇》42-50
  • 3.2.2 "万叶空间_Ⅱ"的诞生50-55
  • 4 复古国学古道观:中日义理比照中的取舍55-77
  • 4.1 攻于外56-64
  • 4.1.1 对儒学的批判与解构56-60
  • 4.1.2 "道"在日本的变异60-64
  • 4.2 修乎内64-77
  • 4.2.1 文学消遣与神学体验64-69
  • 4.2.2 讲习游宦与国学内化69-77
  • 5 结语77-78
  • 参考文献78-85
  • 附录 贺茂真渊年谱略85-91
  • 致谢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仁权,崔昌海;二程与朱熹的主敬思想[J];东疆学刊;2000年01期

2 田正平;李成军;;近代“国学”概念出处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韩东育;;日本“古学”与“国学”的各自分工及学理关联[J];求是学刊;2009年01期

4 武安隆;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兼说“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异同[J];日本研究;1995年01期

5 马骏;;《古事记》文体特征与汉文佛经——佛典双音词考释[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5期

6 马骏;;《古事记》文体特征与汉文佛经——佛典句式探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6期

7 王晓平 ,中西进;枕词与比兴[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8 王晓平;;俗字通例研究在日本写本考释中的运用——以《万叶集》汉诗文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蔡镇楚;;中国诗话与日本诗话[J];文学评论;1992年05期

10 邓新跃;;《唐诗品汇》与四唐分期说的确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谷;道家思想对日本近世文化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6年

2 孙文;《华夷变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国意”与“汉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01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