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儒教入宪——民元国会制宪中的国教案及其论争

发布时间:2017-05-29 05:11

  本文关键词:儒教入宪——民元国会制宪中的国教案及其论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旨在回应当下时代根本性的理论课题——中西古今之争。承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社会转型,本文意欲在判明当下时代状况的基础上,探索未来“中国向何处去”的转型道路。藉由重思“儒学能否与宪政民主联结、(若是,则)应以何种形式联结以及“国教”化进路是否可取”等系列问题,在此论辩普世价值的全球时代,吾国亟待重建传统中国传统话语之权威,明确传统中国之“天下性”道路与现代西方之现代性道路何者为普世性、何者为特殊性的问题。明乎此,则转型期之秩序危机及信仰危机、吾国民族国家建构及文明国家复兴之道,自可明其应对解决之道。 吾国近世当亡国灭种之危机,故国人颇多关注儒学与民主宪政。然既往之研究囿于西方现代性话语,以现代胜于古代、西方优于中国为其立论之基,故其成果虽有相当的知识厚度及理论高度,但却漠视了学者的伦理责任及知识的话语政治,以致遮蔽了真实的中国及世界图景,甚或自觉或不自觉的为欧西列强对世界的政经操纵做着合法化论证。在此现代性话语的语境中,儒教因其野蛮、愚昧及落后而对近世吾国社会及国家危机负有全责,故本文所论之“儒教入宪”素为学人斥为荒谬而予关注者甚寡。时值共和国六十年吾国崛起及现代化模式之重构,吾国学人方始反思现代性的野蛮性及其“不断革命”思维对吾国社会信仰及政治秩序的毁灭性解构。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中国本位”、“中国学派”成为时下吾国理论界最前沿之论题。承此思潮,“儒教入宪”之理论命题及现实实践,意在颠覆既有的古今中西的价值序列及以普世性自居的现代性话语,期以实践理性规划出“中国特色”之“共产制度”及“文明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与模式。 本文意在颠覆既有的古今中西之争,重建吾国社会科学新的方法论基础。此即施特劳斯的学术取向:“现代人与古代人之争这段公案必须重新开审;换言之,我们必须学会严肃而不带偏见地考虑这种可能性:斯威夫特当年把现代世界比作小人国,而把古典世界比作巨人国,他是对的。”“彻底质疑近三四百年来的西方思想学说是一切智慧追求的起点。”吾人处此以夷变夏之世,须知国民信仰心于国家之不可或缺,故怀持“吾华夏乃五千年礼仪之邦,他欧西为二千年蛮夷之地”,彻底质疑百余年来中西思想学说对古今中西的价值判认,以国家利益及国家本位的立场来复归华夏话语体系,如此方为吾国崛起及文明复兴之正道。 本文以史代论,以吾国共和时代首届国会为限,梳理国会议员对国教案之论争,述先贤之言以评先贤之论,还原为现代性话语所遮蔽的民初思想状况,并藉以明儒教入宪所牵涉之理论难题及实践策略。 本文引言阐述儒教入宪命题的理论及实践价值,以此来明确本文的基本立场及问题意识。此已如上述。第一章与第二章分别梳理民元国会第一次常会中的国教案与第二次常会中的国教案论争概况,力争复现并还原其时国会议员对如下系列问题之争论:儒学是否为宗教,国教是否应定于宪法中,孔教是否为中国国教,以及相应的,何为宗教,何为国教,何为宪法,何为国家,如何立国,如何立宪,等等。此部分纯为述之梳理,严采客观中立之立场,不做主观之对待与评析。 基于此种梳理,第三章从制度移植和国家建构层面,评析此“儒教入宪之初尝试”的是非功过。民初对西方宪政制度的移植与借鉴,更多关注于价值性规则及框架性规则,而漠视了制度运转所必须的情境性规则。因民初国人对西方现代性话语体系的继受,其对宗教、国教、儒学等的认知全部站在现代性立场上,故遮蔽了传统的原貌及真实的时代状况。既如此,民初国教运动虽论争颇激烈,其结果却强化了现代性话语的支配地位,而去中国社会现实更远。故此种不切国情的制度移植及观念建构最终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民元国会 国教 儒教入宪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58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9
  • 引言9-18
  • 一、全球化及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9-11
  • 二、国家建构之道及儒教入宪的历史重任11-13
  • 三、民元国会及国教论争的时代状况13-15
  • 四、研究现状、方法论及论文框架15-18
  • 第一章 民元国会第一次常会中的国教案论争18-30
  • 第一节 民元国会之开幕及制宪事业之始18-20
  • 第二节 民元国会第一次常会及其制宪概况20-21
  • 第三节 宪法起草委员会中的国教案及其论争21-30
  • 一、起草大纲22-27
  • 二、二读会27-29
  • 三、三读会29-30
  • 第二章 民元国会第二次常会中的国教案论争30-65
  • 第一节 民元国会第二次常会及其制宪概况30-31
  • 第二节 宪法会议中的国教案及其论争31-63
  • 一、初读会31-32
  • 二、审议会32-37
  • 三、二读会37-52
  • 四、二次审议会52-61
  • 五、二次二读会61-63
  • 第三节 民元国会制宪及国教案之结局63-65
  • 第三章 重思国教案:制度移植、话语政治及学者伦理65-74
  • 第一节 国家的何种建构及制度的何种移植65-68
  • 第二节 重思现代性及传统中国的现代价值68-71
  • 第三节 话语政治中学者的知识及伦理责任71-74
  • 参考文献74-7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诗泽;;海子:精神冰点的生命独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余虹;;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陈慧敏;;论宗教意识缺失对中国传统失意文人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吴玉洁;;神性照耀下的“复活”——《罪与罚》与《复活》中的“救赎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9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10 周龙田;;秩序之外——也论沈尹默的新诗创作[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7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儒教入宪——民元国会制宪中的国教案及其论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04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