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关于上田秋成《春雨物语》的创作意图

发布时间:2017-05-30 10:08

  本文关键词:关于上田秋成《春雨物语》的创作意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春雨物语》是上田秋成晚年创作的物语文学作品,被誉为他一生的集大成之作。从《雨月物语》的出版到《春雨物语》基本完成中间间隔了三十多年,在这期间,上田秋成的人生观、历史观、物语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集中体现在物语文学创作意识的变化上。本论文将以《春雨物语》序为出发点,以《春雨物语》头篇的《血帷》为中心,结合上田秋成物语文学创作意识的变化来考察其物语文学创作意图。 对《血帷》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围绕着上田秋成的创作着眼点来进行的,其间由初期的国学思维说(以中村幸彦为代表)、儒教佛教批判说(以重友毅为代表)发展到后来的老子思维说(以小椋领一为代表),并且研究还在不断得到延伸。三种代表性学说都是以主人公平城帝的“善柔”的性格为中心考察论述的,本文也将遵循这一研究习惯,首先考察主人公的人物性格与形象,探讨他所处的复杂世界与其性格的相互作用;其次分析平城帝人物性格、考察平城帝让位的动机的基础上总结《血帷》的主题;最后结合上田秋成的历史观、物语观等探讨上田秋成创作《春雨物语》的意图。 上田秋成在《ぬぱ玉の卷》中,采用宗椿与人麻吕关于《源氏物语》的问答形式,批判了那些从附会佛教教义、劝善惩恶的角度看待《源氏物语》的做法,并且提出了他所认为物语应有的创作方法——“寓言论”。在《ぬば玉の卷》中上田秋成对“寓言论”展开论述,指出物语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文字游戏,但同时也肯定了物语文学创作中隐藏着作者知人论世的创作意图。在此理论的基础上,他对《源氏物语》的《萤》卷进而对《源氏物语》全篇进行了讨论后总结物语如下:物语这种文学形态是在自我意识产生后出现的,由华丽的词藻与巧妙的构思统一构成,它的特点是以作者本身对历史的认识为创作基础。“寓言论”可以说是上田秋成特有的创造,他通过对“寓言论"的解释,将物语从日记、实录等文学形式中区别、解放出来,大大扩展了物语创作的空间。此外,由于上田秋成一生对史书的记载持有强烈的怀疑,因此这也催生了他对历史记载的“愤怒”之情,并处处体现在物语文学创作当中。 本论文一共分为序、第一节——《春雨物语》序中的关键词、第二节——《血帷》分析、第三节——《血帷》的物语论和结论五部分组成。在序的部分里主要介绍了对《春雨物语》和《血帷》的先行研究、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第一节主要是通过《春雨物语》序中的三个关键词来考察上田秋成的物语观。第二节为作品分析部分,在考察主人公平城帝让位的动机、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讨《血帷》的主题。第三节主要是考察上田秋成对史书记载的“愤怒之情”、《春雨物语》的创作方法——“寓言论”以及对秋成“消遣论”等在物语文学创作即在《血帷》中的体现。最后阐述结论。
【关键词】:物语观 历史观 寓言论 消遣论 创作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31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要旨7-9
  • はじめに9-13
  • 一 テ一マの选定9
  • 二 先行研究9-10
  • 三 问题提起10-13
  • 第一节 『春雨物语』序にぉけるキ一ワ一ド13-19
  • 一 「ぅひ事」13-16
  • 二 「寓ごと」と「ふみ」16-19
  • 第二节 「血かたびら」の主题19-33
  • 一 蔽位の动机19-24
  • 二 平城帝の「善柔の御さか」24-29
  • 三 「血かたびら」の主题29-33
  • 第三节 「血かたびら」物语论33-41
  • 一 秋成の历史への愤りのぁらわれ33-35
  • 二 「血かたぴら」における寓ごとの方法35-37
  • 三 秋成と「游び」の精神37-41
  • 结び41-44
  • 参考文献44-46
  • ぁとがき46-4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泰凯;上田秋成和他的《雨月物语》[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2 张畅;“物语”拾趣[J];世界文化;1999年01期

3 章虹宇;白族言情物语[J];中国民族博览;1999年05期

4 钱浩;;物语(组诗)[J];地火;2007年02期

5 Lay;郝潞艳;黄栋;;乐动清新物语[J];音乐世界;2008年17期

6 天平;;漂泊的理想[J];飞(奇幻世界);2009年04期

7 王月江;;聆听星爸的亲子物语(之一)[J];法律与生活;2009年21期

8 孙艳华;;试论泉镜花对上田秋成的摄取与超越[J];学术交流;2010年02期

9 张丹;达观与宽容的生存 电影《东京物语》文本分析[J];当代电影;1998年02期

10 孙宜生;“蝎子没娘”解“物语”──解读李倍雷油画近作[J];西北美术;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嘉韵;;《宇治拾遗物语》的特征之我见——围绕孔子故事流传与演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卢娟华;;悠悠寸草心——论胡辛创作的故园情结[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5 吴维tR;;想象在现代民间绘画创作中的运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赵宏;;日语口语中的程度副词使用特征[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郭木,

本文编号:406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06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