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江苏文艺台“碎片化”节目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30 01:04

  本文关键词:江苏文艺台“碎片化”节目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移动互动网的发展,网络电台、音频APP等新媒体对广播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一媒介环境下,广播媒体需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以期适应新的媒介格局,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江苏文艺台是江苏省内专业的文艺电台,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在广播节目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在全国首推“碎片化”节目《文艺微生活》。节目从2014年4月份上线,历经4次改版,从周日版《文艺微生活》、全天《文艺微生活》到板块化《文艺微生活》,最后又调整为融入式《文艺微生活》,从“碎片化”节目的内容、形式、编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又将广播碎片化节目设计延伸到新媒体平台,进行全媒体节目研发。经过一年的运营实践,笔者总结了广播“碎片化”节目的运营模式,进一步认识了广播与新媒体之间的差异性,探索了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可能路径。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广播媒体需要注重广播自身的传播规律,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再者,“碎片化”节目是将原有的节目进行解构,是再一次的细分的过程,重要的是要通过细分以达到聚合的作用和目的,将来将一个个“碎片”进行有机的聚合也许能发挥巨大的价值。笔者深度参与“碎片化”节目设计,并设计出《国学微讲堂》系列节目和《倾听大运河》主题性节目,分别从“碎片化”节目的“碎”和“精”这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节目的包装到节目的内容呈现、推广设计进行全方位的尝试,笔者认为未来随着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广播、音频媒体将在内容方面展开较量,广播人需要深度的了解受众、用户的需求,打好基本功,为受众生产出好听有趣的终端“碎片化”产品和提供增值的服务。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个“碎片化”节目的设计实践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广播节目设计以及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 碎片化 广播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第一节 背景分析11-17
  • 一、政策环境11
  • 二、市场环境11-12
  •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的变化12-14
  • 四、江苏文艺台改版前运营概况14-17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17-23
  • 一、综合性电台17
  • 二、专业化电台17-18
  • 三、类型化电台18-19
  • 四、碎片化19-23
  • 第三节 “碎片化”节目设计方法和意义23-25
  • 一、参与观察法23
  • 二、焦点小组访谈法23
  • 三、设计的意义23-25
  • 第二章 “碎片化”节目《文艺微生活》设计25-49
  • 第一节 设计思路25-26
  • 一、“碎片化”收听受众行为特征分析25
  • 二、设计方向25-26
  • 三、设计目标26
  • 第二节 设计进程26-28
  • 第三节 内容设计28-41
  • 一、1.0版《文艺微生活》28-30
  • 二、2.0版《文艺微生活》30-35
  • 三、3.0版《文艺微生活》35-39
  • 四、4.0版《文艺微生活》39-41
  • 第四节 《文艺微生活》评估41-46
  • 一、收听率41-42
  • 二、满意度指标42
  • 三、市场表现42-43
  • 四、专家评析43-44
  • 五、《文艺微生活》项目组评析44-45
  • 六、受众评价45-46
  • 第五节 新媒体平台“碎片化”节目设计46
  • 第六节 “碎片化”节目推广设计46-49
  • 一、活动推广46-47
  • 二、平面媒体宣传47
  • 三、新媒体推广设计47-49
  • 第三章 个人设计作品49-56
  • 第一节 《文艺微生活》子单元《国学微讲堂》节目设计方案49-53
  • 一、设计背景49
  • 二、设计目标49-50
  • 三、节目基本要素50
  • 四、内容设计50-53
  • 第二节 《文艺微生活》子单元主题性节目《倾听大运河》设计53-56
  • 一、设计背景53-54
  • 二、内容设计54-55
  • 三、“碎片化”节目多次传播55-56
  • 第四章 “碎片化”节目分析56-62
  • 第一节 “碎片化”节目创新分析56-57
  • 一、广播节目模式创新56
  • 二、媒介融合创新探索56-57
  • 第二节 “碎片化”节目存在的问题57-58
  • 一、广播线性播出与“碎片化”编排问题57
  • 二、“碎片化”节目设计的层次57-58
  • 三、“碎片化”节目互动性58
  • 第三节 “碎片化”节目设计对广播节目设计及发展的启示58-62
  • 一、“碎片化”是广播节目发展的趋势58
  • 二、广播节目“碎片化”误区58-59
  • 三、广播与新媒体“碎片化”异同59
  • 四、广播媒体流程再造59-60
  • 五、广播转型的可能路径60-61
  • 六、广播人新素养提升61
  • 七、注重受众体验的碎片化61-62
  • 第五章 “碎片化”广播节目发展方向构想62-64
  • 一、“长尾理论”对“碎片化”节目的启示62
  • 二、利用好UGC,丰富“碎片化”内容62-63
  • 三、打造基于移动终端的“碎片化”节目63
  • 四、“碎片化”节目品牌化63-64
  • 总结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69
  • 附录一:访谈提纲69-70
  • 附录二:个人设计作品70-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精彩纷呈文艺台[J];国际音乐交流;2000年01期

2 潘克明;新思路新格局新节目新面貌——山东电台系列台九四年元旦正式运作[J];广播电视信息;1994年05期

3 马慎龙;;办出专业台的特色来——写在江苏文艺台开播100天之际[J];视听界;1993年06期

4 ;经济节目——经济台的当家节目[J];视听界;1994年04期

5 应兆虎;小微波在县电视台与省文艺台联通运用[J];电视技术;1995年06期

6 付晓玫;《话说气象》节目方兴未艾[J];辽宁气象;1997年03期

7 司浩;走出困惑——关于经济台特色和生命力的思考[J];视听界;1994年05期

8 巫金龙;;改革的支点[J];中国记者;1993年10期

9 浩淼;传媒文化导向与社会文化环境——兼议江苏文艺台的文化导向及其社会效果[J];视听界;1994年04期

10 齐鲁;纪念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北京广播电台文艺台推出评书节目[J];新文化史料;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王锡松;北京文艺广播电台台庆邀请听众看广播[N];中华新闻报;2006年

2 记者 韩为卿;轻松活泼 互动交融[N];新闻出版报;2000年

3 记者 童古丽珂;“新民乐运动”为传统艺术注入活力[N];人民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谌 强;新民乐刮来乐坛新风[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青;江苏文艺台“碎片化”节目设计[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江苏文艺台“碎片化”节目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06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