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殊行为”到“特殊设计”——基于残疾儿童行为需求的教学空间设计探讨
【部分图文】:
集体教学以及一对一教学的可能性。同时设计还应在学校较为安静的场所设置听能训练室和听力检测室,以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教学。3.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教学空间针对智力残疾儿童,教学的重点在于使他们能够生活自理,因此教学空间和生活空间应紧密结合,采用单元式的平面布置形式。教学部分设置游戏空间以及开发智力的小班教学空间和一对一教术问题作事先考虑。四、 教学空间的 “特殊设计”特教学校的总体布局应根据残疾学生的类型进行分组,建筑按功能需要集中设置,以减少不必要的交通距离;建筑的层数和层高均应有所控制,并预留足够的室内外活动空间以利于学生的锻炼;建筑宜采用识别性强的造型及色彩,室内外活动场统一规划,如将使用率较低但使用要求较高的计算机室、语言教室设置在较高楼层,将水疗、康复训练室等设置在较低楼层,将语训室结合普通教室布置等(图 6)。2.便捷、清晰的交通流线由于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往往低于普通儿童,因此到达各功能房间的流线应该简洁、清晰,设计宜运用色线、扶手、铺地等导向元素方便其识别;
色等暗淡的色彩(图 8);界面的材质也应尽量选用平滑柔软的材料,建筑空间阳角可作包圆角的处理,以保护学生免受伤害。(2)空间形态与组合特教学校教学空间的形态设计应考虑其功能与使用者,首先教室形状不宜复杂,比如盲童和智障儿童的教室不应采用弧形平面,而矩形平面虽然最便于使用,但重复过多会产生乏味感且不易识参考文献1 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福利·医疗息区和活动区之间(即动区与静区)常常设置盥洗室,既缩短流线、方便使用,又能达到分区的目的,并有利于残疾儿童的识别。室内和室外之间宜设置较大的缓冲灰空间,以利于残疾儿童适应环境的变化(图 9)。(4)门窗、构件门窗的设计应考虑残疾儿童特殊的使用需求,由于特教学校的很多课程是在室内地面进行,因此“特殊设计”的过程,希望能够找出适合并促进残疾儿童自身发展的特教学校建筑空间模式,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桑东升;残病儿童学校建筑环境研究[J];建筑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姜可;;老年人无障碍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2 谢爱凤,裘雅贤;与聋哑病人手语交流可以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与康复;2003年05期
3 杨青;刘磊;张方;;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33期
4 贾荣林;吴琳;;“北京无障碍环境”公共导向系统设计的思考[J];饰;2006年01期
5 卞清涛,李钦云,张云霞;237名盲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2期
6 徐振;;城市开放空间通用设计[J];中国园林;2006年11期
7 廖苏苏,叶广俊;关于盲童性格行为特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丽丽;;盲童玩具开发设计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2 许晓云;马臣;;基于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需求谈共用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辉;新疆地区盲人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何伟光;塑造高层住宅形态中的场所精神[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宛相毅;建筑的装饰性构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王佶;杭州湖滨街区的城市环境服务设施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田淞淞;医院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杨慧;住宅设计中的“普适性”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栾天雪;西安市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城市住宅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姜旭中;建筑群体空间的文化传承[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赵剑峰;会展建筑广义地域性创作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郑菲;护理单元人性化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韶莹;日本的特殊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6期
2 袁韶莹;;日本的特殊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1981年03期
3 王觉非;英国政府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领导[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6期
4 袁韶莹;一所特殊大学——匈牙利特殊教育师范学院[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5 王觉非;英国今后三年教育发展规划[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5期
6 ;推行优生 振兴中华[J];人口与经济;1984年01期
7 保骏;可贵的第一声——记全国第一个全托聋哑幼儿班[J];幼儿教育;1984年06期
8 保骏;;可贵的第一声——记全国第一个全托聋哑幼儿班[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4年06期
9 杜午禄;试论提高人口质量问题[J];人口与经济;1985年03期
10 ;宁夏盲聋哑学校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J];宁夏教育;198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秀娥;邱美英;汤伟琴;;上海市嘉定区0-14周岁六类残疾儿童调查浅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王秀华;;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护理[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汤健;;头针治疗脑瘫患儿114例临床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4 车素萍;莫静贤;颜继英;林淑英;;天津市残疾儿童营养状况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5 苏富梅;赵志诚;;探索贫困地区盲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验报告[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6 刘小梅;;爱国主义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特点和实施要点[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7 杨美英;;加强特殊学校管理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8 王连基;齐瑞;代梅兰;;针刺治疗儿童智力低下40例临床观察[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李浩炜;;整骨手法治疗盆腔充血综合征140例临床观察[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侯佑罡;;关于盲校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韶辉;残疾人事业已走上系统发展轨道[N];中国改革报;2000年
2 乐以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杨彬;中国残疾人事业形势喜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大阪;日本中小学校园网发展迅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胡月;心灵的震撼[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赵小雅 实习记者 熊春文;给特殊需要儿童更多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孙海宁;残疾儿童康复项目运行良好[N];法制日报;2000年
8 张新萍;中国残疾人权利有保障[N];科技日报;2000年
9 记者 翟伟;我国又有二百三十九万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N];人民日报;2000年
10 张俊成 邢意和;儿童福利院里的“洋阿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维嘉;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支奎;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俊;英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钟卫军;补肾通督法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5 沈立新;信息技术在聋哑与正常学生物理教学中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周坤;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国武;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9 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10 艾丽;英国全纳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2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81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