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大学生自我接纳心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18 12:2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接纳心理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实现自我客观化的前提,也是获得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自我接纳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本文从自我接纳的含义、阻碍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大学生自我接纳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接纳 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 重要条件 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 人际关系 关键期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自我接纳的含义无条件自我接纳这一概念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Albert Ellis最先提出的,Ellis将其定义为:“个体完全的和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无论他的行为表现是否是明智的、正确的或适当的以及无论他人是否赞成、尊重或爱他。[”1]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闻戈;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高文凤,丛中;医学院新生自尊与自我接纳心理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1期

3 张书琴;关恒永;杨茜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殷华西;国内自尊研究概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舒剑萍,何宏宝,李景玉;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J];医学临床研究;2002年08期

3 唐烈琼;姚树桥;;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4 张卫平;;解析女大学生寝室的人际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亚;徐光兴;;团体催眠辅导在提高大学生自我接纳程度中的应用初探[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6 刘诚芳;陈国典;吴娟;;藏族彝族大学生自我接纳的跨文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期

7 曾蓉;姜辉;蒙衡;吴汉荣;;低年级医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年05期

8 安莉娟 ,丛中 ,王欣;高中生的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佘仁叶;重庆市农村初中生自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安莉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殷华西;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差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汲新波;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李燕;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卜艳艳;当代职院大学生人际苦恼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国智丹;中学生无条件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欣;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01期

2 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3 田宏碧,陈家麟;中国大陆心理健康标准研究十年的述评[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清;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国外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王亨祺;扩大见闻,笔下生“花”[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3 汪培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 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苏霍姆林斯基,刘启娴;大学生如何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5 何仁;苏联高等教育的一些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6 М·Н·鲁特凯维奇 ,Ф·Р·菲列波夫 ,周蕖;苏联高等学校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三)[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7 黑田则博 ,伍岳中;美国大学生的“休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8 迟恩莲;苏联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余焕睿;日本大学生从“考试地狱”进入“经济地狱”[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辉;王新;;大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课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志钧;罗厚良;李金生;张洪扬;黄文清;褚芳;雷励;李绍唐;万麟如;廖世忠;;老年虚证与氧自由基代谢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山口求;片山富美代;横川裕美子;冈山和子;铃木美惠子;;关于个别指导教育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白纯;;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训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伟;张雯静;;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雯静;;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韦英佳;;重视和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罗玉珍;萧伯符;;当代大学生行为法制管理刍议[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 安;应重视儿童心理健康[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中国社会报;2003年

3 桑红青;冷静看待“考证热”[N];安徽日报;2004年

4 本报通讯员 胡胜友 本报记者 刘纯友;心灯点亮校园[N];安徽日报;2004年

5 程绪彪;思想教育工作的网络化[N];安徽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魏陈静;女大学生奶瓶喝水不仅仅为“装嫩”[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芬;当代大学生为何如此虚荣[N];北京科技报;2004年

8 记者 戚海燕 通讯员 乔晓鹏 程岳 李刚;首都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日展示活动[N];北京日报;2004年

9 张妍;给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参考[N];北京日报;2004年

10 童曙泉;首都三成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N];北京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娟;消费活动中记忆错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欣;形体课对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婉莹;试论如何通过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齐红;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翁可为;深圳市中小学独生子女人格现状及教育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栾春娟;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赵明民;对“十五”期间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接纳心理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459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4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