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归因理论与课堂教学
本文关键词:浅谈归因理论与课堂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归因理论 课堂教学 正确归因 学习动机 主动性
【摘要】:文章提出运用归因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钦州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关键词】: 归因理论 课堂教学 正确归因 学习动机 主动性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归因理论概述归因就是“寻找结果的原因”。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因此,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理论是关于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燕平,郭德俊;激发课堂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TARGET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淑红;课堂教学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2 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杨秀花;;归因理论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4 李燕平,郭德俊;课堂环境目标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华;系统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建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新国;初中生成就目标、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玲;成人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子宏;企业学校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类型与激发策略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乐春;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斐;成就目标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作用[D];河北大学;2006年
8 曾欣悦;高职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谢传梅;初中学业不良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10 褚昕宇;不同动机气氛对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师生关系的影响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原,郭德俊,王巧莉;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舒;归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1993年04期
2 王见明;试论韦纳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汤金洪;;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心理预防与调整[J];镇江高专学报;2006年01期
4 张俊友,郝丽卿;运用韦纳归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归因[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5 赵亮培,鹿元香;归因理论与学生自信心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袁晓琳;归因训练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24期
7 韩仁生;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8 王永忠;归因理论与学习心理辅导[J];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9 吴良益;运用维纳归因理论 调节学生学习动力[J];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刘力鸥;;维纳归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刍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华;杜卉;;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考研心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卓亮;林钟敏;;大、中学生自我学习期望心理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董及美;沃建中;潘洁;;中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研究及常模的初步制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林钟敏;;大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判断[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戴美林;慈建芳;;初中生双性化人格与交往归因特点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跃雄;方平;;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基于认知动机理论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吕纪增;陈纪方;;中学生对学习成败归因的差异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李福军;王晖;施昕强;;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兴华;;“课堂自觉辅导教学”实验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陶天强;;学业不良学生习得性无能教育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兰;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浅探[N];商丘日报;2005年
2 赖承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N];三明日报;2009年
3 英山实验中学 张鹏 小鸣;教学智慧:青年教师提高教艺的核心[N];黄冈日报;2010年
4 吴家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体会[N];团结报;2003年
5 拉巴次仁;谈课堂教学的两大误区[N];西藏日报;2004年
6 顾建仁;演员乎?观众乎?[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委员呼吁加大投入促学校均衡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5年
8 王付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新解[N];商丘日报;2005年
9 甘州区北街小学 张爱萍;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谈[N];张掖日报;2005年
10 肖正德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找到乡村学校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霞;解释学视野下课堂教学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易晓琳;中美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侯淑萍;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职教育问题的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桂华;重庆市高校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特点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陈效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责任归因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元认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朱馨侬;无锡综合高中学生归因特点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聂晓飞;大学生归因方式、焦虑水平及其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邹敏;初中生的考试成败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璀;贫困大学生归因特点与寻求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87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87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