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全国学力考试看其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
本文关键词:从日本全国学力考试看其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学生 全国学力考试 教育质量监测 新自由主义 学习指导要领 状况调查 中小学教育 灵活应用 文部科学省 教育改革
【摘要】:日本从2007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学力调查考试,其背景有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学力考试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对教育结果的监测要求等。其内容包括学力考试和学习状况调查,其中学力考试以知识活用能力的考查为重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中小学生学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学力分布均衡,但在知识的灵活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作者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日本学生 全国学力考试 教育质量监测 新自由主义 学习指导要领 状况调查 中小学教育 灵活应用 文部科学省 教育改革
【基金】:2007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公益金项目《中外重大教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政策的比较研究》(课题编号:YS2007D16)
【分类号】:G531.3
【正文快照】: 2007年4月23日,日本在全国举行了针对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全体学生的学力考试,除个别公立学校及少量私立学校未参加外,日本全国3.2万余所中小学的230余万名学生参加了考试。这是在中止了43年后重新恢复的全国性学力统一考试,以后将每年举行一次。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一伊津;平田;张世锡;;1955—1975年日本学生体型的变化[J];安徽体育科技;1980年04期
2 韩觉民;季求林;;“我以我血荐轩辕”——谈《藤野先生》的中心思想[J];江苏教育;1981年09期
3 潘煦源;;《藤野先生》主题辨[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1年04期
4 E.克劳斯 ,J.芬德里奇 ,何凿;美国和日本成年人的政治社会化[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5 李成祖;;边陲傣寨传友谊[J];中国民族;1982年04期
6 章瑞芝;王雅娟;朱菊芬;;上海市学生四十八年来生长发育动态分析[J];体育科研;1982年01期
7 王燕;日本学校成功的关键是规范化吗?[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4期
8 万天石;神腿杜心五(续)[J];体育文化导刊;1983年02期
9 达因·普鲁菲塔·斯切勒;霍伯特·J·沃尔伯格;钱扑;;日本:一个学习的社会[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3年04期
10 黄伯卿;;各国外语教育概况[J];惠州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舆水优;;日本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长谷川良一;;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语音上的几个问题[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3 舆水优;;通过常见语法错误来看处所词的用法[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4 荒屋劝;;汉语“V+V+O”与日语“O+V”句式结构的比较——日本学生汉语作文中常见错句—以“爱”为主[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5 长谷川;良一;;汉语入门阶段的几个教学技巧[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6 杜君燕;;对日本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7 舆水优;;日本学生学汉语语法[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8 舆水优;;日本学生学汉语——兼谈谓词性主语[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9 奥山望;;对日本学生的语音教学[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10 砂冈和子;;听力教学CALL四法[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宏艳;两种爱心 两种结果[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杨震 云强;理财教育亦是品德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家杰;“扩招”“减负”为素质教育开辟通途[N];光明日报;2000年
4 宋玉柱;隐含与联想[N];光明日报;2000年
5 聂勇军;各国的吃苦教育[N];中国社会报;2000年
6 张庆华;耳闻目睹日本教育[N];中国石油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刘学美;孩子营养知识你懂多少?[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8 毕德;日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N];学习时报;2000年
9 北京月坛中学高三学生 孙冉;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李协居 陈丹玮;恐怖事件冲击日本来华修学旅行[N];中国旅游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Ismail Hussein Hashim;应激源感知和应对技巧的文化、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日本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鹏泽;中日学生对媒体态度的比较研究及提高媒体素养的策略[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晓雁;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翟艳;日本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吕欣航;HSK(高等)作文中日韩留学生体标记“了”的使用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李艳杰;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龚莺;日本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7 鄢胜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玄美兰;日本学生汉语“了”字句习得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4年
9 邹红琼;日本学生汉语不足句现象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涩谷周二;对日汉语句重音教学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93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9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