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整班随机抽样法选取兰州市两所普通中学的60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结果表明:自编青少年亲子沟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它可以分为青少年与父母沟通和父母与子女沟通两个方面。青少年与父母沟通方面,男生和初二学生与父母沟通较差,女生和其他年级学生与父母沟通较好;在父母与子女沟通方面,父母与女生,与初一、高一、高二学生沟通较好。相对父亲而言,母亲与子女沟通较好;这些差异表现在亲子沟通的不同维度。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青少年 亲子沟通 特点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成果之一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青少年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之一,是依恋与独立两种倾向暂时冲突和对立的阶段,也是亲子关系的多事之秋。近年来,随着家庭系统理论和亲子关系互动理论的提出,亲子关系的研究已逐渐深入到对亲子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的探讨,其中亲子沟通正是亲子之间作用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2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3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崇德;陈英和;;中国发展心理学30年的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金灿灿;邹泓;李晓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及其累积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建萍;;青少年问题行为相关研究综述[J];才智;2010年34期
5 胡利娜;马靖芳;武剑;;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6 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7 辛明静;;教育心理学视角下“孤独求败者”的辅导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2期
8 姜国俊;;家庭因素对儿章发展的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张文波;刘卫文;贺德辉;刘黎;;具有留守经历的高职护生心理行为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08期
10 朴婷姬;秦红芳;;朝鲜族海外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家庭结构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孝斌;路胜男;;进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浙江省七地民工家庭的实地调查[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3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芳;中国朝鲜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尊及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珊;中度智障儿童家庭功能及与其适应行为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东艳;初中生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耐烦;初中生人际交往与自我概念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小溶;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腾慧;亲子关系对农村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晓宇;初中生学业亲子沟通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金枝;中学生的自主性及其与社会适应不良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明媚;农村中学生家庭功能、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婷婷;母亲外出打工经历对农村小学生认知和社会生活能力影响的现况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3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房超;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4 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5 王争艳,雷雳,刘红云;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兼及普通学校和工读学校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王争艳,刘红云,雷雳,张雷;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7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8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张雷;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1期
9 方晓义,李晓铭,,董奇;青少年吸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康,唐润华;当代青少年性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赵栋;张秀丽;;青少年嫉妒心理的表现、特点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李倩;;略论青少年动漫亚文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陈清富;;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弹跳素质训练[J];青年文学家;2009年09期
5 刘艳金;;青春期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3期
6 何新;;职业学院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J];黑龙江史志;2009年13期
7 杨圆;;解析日本动漫的特点和日本动漫产业的优势[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8 刘莹;;浅谈青少年亲子沟通[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年11期
9 苏文博;;浅析网络词语[J];语文学刊;2006年14期
10 苏芳芳;;浅析网络语言与语言文化[J];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华;张索玲;张旭;刘红敏;;青少年自尊发展研究——结构、特点与认知加工偏向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倪山林;;论青少年网络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李云龙;周亦峰;;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与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杨琼;;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及其对策[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文凤;;五种亲子沟通话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玲玲;张文新;Jari-Erik Nurmi;;家庭系统与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R
本文编号:699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9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