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7-08-22 17:09

  本文关键词: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 教师文化 学校文化 合作文化


【摘要】: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师文化建设,有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学校文化的品位,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教师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范畴,是教师群体基于学校、课堂,通过特定的职业活动而形成的具有深刻时代印记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文化具有精神性、融合性、独特性、可塑性等特征,具有导向、示范、凝聚和整合功能。 当前教师文化主要存在课程意识滞后、价值取向保守、文化心态封闭、文化变革惰性、合作意识淡薄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要由他主文化转变为自主文化,由文化实施转变为文化研究,由个体文化转变为合作文化。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和推动者,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形成实践、生成的课程意识,丰富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发展开放、合作的行为方式,关注总结、反思的发展路径,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有:建设坚实的物质文化,健全合理的制度文化,塑造自然的合作文化、培育系统的学习文化、形成多维的评价文化,营造民主的对话文化。
【关键词】: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 教师文化 学校文化 合作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5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导言:问题的提出7-11
  • (一) 问题的缘由7
  • (二) 问题的意义7-9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回顾9-10
  • (四) 本研究主要使用文献。归纳法、访谈法10-11
  • 一、教师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11-15
  • (一) 教师文化的内涵11-12
  • (二) 教师文化的类型12-13
  • (三) 教师文化的特征13
  • 1. 精神性13
  • 2. 融合性13
  • 3. 独特性13
  • 4. 可塑性13
  • (四) 教师文化的功能13-15
  • 1. 导向功能13-14
  • 2. 示范功能14
  • 3. 凝聚功能14
  • 4. 整合功能14-15
  •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缺失与挑战15-19
  • (一) 课程意识的滞后15
  • (二) 价值取向的保守15-16
  • (三) 文化心态的封闭16
  • (四) 文化变革的惰性16-17
  • (五) 合作意识淡薄17-18
  • 1. 派别之间的文化隔离17
  • 2. 文化冲突中的自我中心17-18
  • (六) 教学方式的单调18-19
  • 三、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影响19-28
  • (一) 他主文化——自主文化19-21
  • 1. 专业的追随者——专业的引领者20
  • 2. 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开发者20-21
  • 3. 被评价者——多元评价者21
  • (二) 实施文化——研究文化21-23
  • 1. 盲目实施者——反思实践者21-22
  • 2. 单纯教学者——教学研究者22
  • 3. 课程适应者——课程创生者22-23
  • (三) 个体文化——合作文化23-28
  • 1. 教师与教师的合作23-25
  • 2.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25-27
  • 3. 教师与其他人员的合作27-28
  • 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的变革28-32
  • (一) 实践、生成的课程意识28-29
  • (二) 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29
  • (三) 开放、合作的行为方式29-30
  • (四) 总结、反思的发展路径30-31
  • (五) 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31-32
  • 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策略32-37
  • (一) 建设坚实的物质文化32
  • (二) 健全合理的制度文化32-33
  • (三) 塑造自然的合作文化33-34
  • (四) 培育系统的学习文化34-35
  • (五) 形成多维的评价文化35
  • (六) 营造民主的对话文化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2
  • 后记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韫;;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学习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谭小金;;重构学校文化 打造新型教师队伍[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3 黄大龙;丁学东;;课程改革面临的困惑及其思考[J];中学教育;2002年08期

4 张福平;;生物新课程中老师的适应性状况[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5 张韫;;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学习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代保民;;新课程改革,校长不可缺位[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7 马瑞光;;新课改理念下班级工作初探[J];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8 王廷连;;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9 文亚红;;感悟新课程标准[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10 乔娜;;教师角色转变与新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勤娣;尹东妹;;反思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郝文凤;;新课程高中英语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子圣;;浅议课改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郝健;;几个语文教学现象留给我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陆守明;;农村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唐炎;郭礼;禹文;;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保华;合作,是教师文化发展的方向[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徐志纯;明年高中力争实行新课程改革[N];安徽日报;2004年

3 徐志纯;新课程改革以农村为重[N];安徽日报;2004年

4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记者 李芳;我省明秋实施普高新课程改革[N];云南政协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温淑敏 通讯员 黎力;“求思文化”助新课程改革扬帆远航[N];天津教育报;2009年

7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新课程改革 让教育走近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市教育局供稿;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习考察报告[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9 吴秉健;我市小学新课程改革成效凸显[N];韶关日报;2009年

10 杨杰 安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以建设性思维推进新课程改革[N];安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海玲;制度下的教师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5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8 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丁晓龙;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段展华;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乃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唐芬芬;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健;X小学教师文化现象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庆娟;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的阻力及其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科频;论教师文化的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呼小明;新课程推进中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书红;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0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20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