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教学认识论
本文关键词:重新理解教学认识论
【摘要】:在教学改革中,教学认识论不断遭遇批评与指责,但这些批评与指责并未从根本上否定、推翻教学认识论,只是对教学认识论所具有的内在张力——社会认识与个体认识、教师认识与学生认识、教学事实认识与教学价值认识之间提出了另一种化解策略。因此,教学认识论的未来拓展需要在新的价值坐标中,权衡社会认识与个体认识;在交互认识论中,定位教师认识与学生认识;在事实与价值融合中,洞悉教学认识演变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学认识论 内在张力 辨证认识 争鸣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理论促进教育改革的机制与条件研究”(课题批准号:DAA09013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在教学改革中,不时有学者批驳、指正教学认识论的“偏误”。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教学认识论真的存在这些“偏误”吗?若果真存在,其根源何在?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把握教学认识论,拓展、完善其理论形态,进而使其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硕;;“重建学习概念”辨[J];教育学报;2007年01期
2 黄晓学;;论“从惑到识”数学教学原理的建构[J];数学教育学报;2007年04期
3 邓璐;;关于新课改理念及其实践适切性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4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王爱敏,杜新安;存在主义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马凤岐;“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8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9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10 李现平;;中国教育改革的辩证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林晓;王一涛;;对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的模型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明;河西地区中学教师素质问题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熊毅;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薛桂琴;教学价值观念的走向:从工具化转向生命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景宁;信息技术激发中专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红燕;思想品德课对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陆宏钢;桂西南农村小学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蒋开明;生命生成与多边互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薛春雷;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转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向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旭东;西方民族-国家、大学和社会科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许杰;教育分权与大学自主[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卢乃桂,罗云;西方高等教育的企业化进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张华;;课堂教学的重建:走向研究性教学[J];基础教育课程;2005年01期
7 邹有华;教学认识论[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1期
8 陈晏清,王新生;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与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1期
10 王策三;迫切的要求和长期任务:提高教育质量[J];江西教育科研;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冰鸥;;哲学分析·实践反思·历史考察——“全国课程与教学哲学学术论坛”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2 张广君;;生成论教学哲学论纲:架构与特征[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3 魏立言;;教学基本规律新论[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0期
4 邱少旭;;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的反思与调适[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张熙;课堂教学民主三题[J];中小学管理;1999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朝珍;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杨四根;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田娟;讲授法对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价值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3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1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