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10-15 04:40

  本文关键词: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叶嘉莹 诗词教学 古典诗词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的古人前赴后继,为我们精心打造了一座古典诗词的神圣殿堂,徜徉其中,能让人感受到精神的启发、灵魂的浸润,不断获得生命之最本初的感动。然而,古典诗词所代表着的这条文化长流延续至今,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上,诗词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师教学古典诗词的方式和水平都和理想存在不小的差距。那么,高效的诗词教学究竟应当如何进行?笔者期待从成功的教师身上汲取经验。 叶嘉莹是我国当今诗词界的一位大家,不仅在古典诗词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方面成就斐然,更作为一名从事了六十多年诗词教学的优秀教师,赢得天下桃李的尊重和赞誉。她的诗词课堂总是人满为患,听众仿佛中了魔法一样喜爱她的讲课,且从中深受启发。叶嘉莹究竟使了什么魔法,让看似枯燥的诗词教学变得如此有魅力?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叶嘉莹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的细致分析,总结其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宝贵因素,以期对优化当前我国的诗词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交代了本次研究的缘起,考察了相关的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研究的方案;第一章从诗词创作与研究、诗词教学两个方面梳理出叶嘉莹的诗词道路与教学生涯;第二章从教育信仰、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三个方面,集中分析叶嘉莹隐含其中的诗词教学思想;第三章观照叶嘉莹的诗词教学实践,主要研究其跌宕生姿的讲演式教学,强调其诗词课堂上真正的师生互动;第四章站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现叶嘉莹诗词教学的当代意义,先思考当代诗词教学的使命和挑战,再谈叶嘉莹对当代诗词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叶嘉莹 诗词教学 古典诗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0-0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引言11-24
  • 一 问题缘起11-13
  • 二 研究现状13-22
  • 三 研究方案22-24
  • 第一章 叶嘉莹的诗词道路与教学生涯24-39
  • 第一节 诗词创作与研究:心驰神往厚积薄发24-31
  • (一) 幼承家学(1924-1938)24-25
  • (二) 诗才显露(1939-1941)25-26
  • (三) 得遇恩师(1942-1944)26-27
  • (四) 辗转创作(1945-1955)27-28
  • (五) 主观评赏(1956-1957)28-29
  • (六) 理论初探(1958-1967)29-30
  • (七) 融贯中西(1968-至今)30-31
  • (八) 创作结集(2000-至今)31
  • 第二节 诗词教学:诲人不倦桃李天下31-39
  • (一) 学校教育32-34
  • (二) 文化传播34-36
  • (三) 桃李忆念36-39
  • 第二章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39-57
  • 第一节 教育信仰:神圣的文化召唤39-44
  • (一) 让文化长流生生不已39-41
  • (二) 让诗词之美感发生命41-44
  • 第二节 教学目标:光明的引航灯塔44-47
  • (一) 传授诗词赏鉴的良方44-45
  • (二) 传达兴发感动的力量45-46
  • (三) 创作与赏鉴相得益彰46-47
  • 第三节 课程体系:辉煌的诗词殿堂47-57
  • (一) 关注诗词史的发展流变48-49
  • (二) 分析传统诗词评赏模式49-50
  • (三) 寻访作者的前世今生50
  • (四) 对比众作者风格特色与感情品质之差别50-51
  • (五) 引用西方理论分析诗词文本51-52
  • (六) 重视吟诵与兴发感动之作用52-57
  • 第三章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实践57-69
  • 第一节 跌宕生姿的讲演式教学57-65
  • (一) 令课程文本变得真切而丰满57-59
  • (二) 令课堂行为变得优美而动人59-61
  • (三) 令学习过程变成感悟生命之旅61-63
  • (四) 令教师的探索门径变成学生的求知门钥63-65
  • 第二节 真正的师生互动65-69
  • (一) 与学生共同徜徉诗词的境界65-66
  • (二) 与学生学习作深层次的交流66-69
  • 第四章 叶嘉莹诗词教学的当代意义69-99
  • 第一节 当代诗词教学的使命和挑战69-82
  • (一) 新课标对诗词教学的希冀69-76
  • (二) 当代诗词教学面临的挑战76-82
  • 第二节 叶嘉莹对当代诗词教学的启示82-99
  • (一) 树立正确的诗词教学理念83-87
  • (二) 教师——学会教诗词87-94
  • (三) 学生——学会学诗词94-99
  • 结语99-101
  • 附录一:叶嘉莹主要著述年表101-103
  • 附录二:叶嘉莹讲演实录103-110
  • 参考文献110-114
  • 后记114-1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斗全;“漂亮”的叶嘉莹[J];东方艺术;1997年05期

2 沈秉和;;解悟“感发生命”——沈秉和致叶嘉莹书信二通[J];长城;2002年01期

3 吴晓枫;侯沿滨;;叶嘉莹生命美学思想初探[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4 张祥云;人文教育特点新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5 熊开发;;谈谈叶嘉莹诗词评论的特点[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6 常卫红;;赤子之心 哲人之思 史家之笔——谈叶嘉莹的鉴赏方法[J];黑龙江史志;2008年02期

7 李海林;“感悟”及其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8 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2期

9 李万庆;;感性与知性的结合——叶嘉莹的古典文学批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10 钟锦,安易;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叶嘉莹教授词学访谈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西军;关于上海市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金星;论叶嘉莹的比较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晓岗;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建浩;叶嘉莹“兴发感动”说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于显凤;叶嘉莹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刘素芳;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7 曹睿;叶嘉莹词学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婧;朱自清古诗文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尹艳瑚;试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5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35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