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5:16

  本文关键词: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理性 非理性教育 非理性教学 教学


【摘要】:个体精神世界是理性和非理性统和的整体。非理性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原动力,是个体生命不竭的活力,有效引导和培养非理性对个体一生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非理性对社会发展具有动力作用、保障作用和支撑作用,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教学而言,非理性是教学动力的主要成分、教学逻辑的有效补充和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 学校教育应该并重理性和非理性,塑造完整、健康的学生人格,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价值追求。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整体结构中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处于不对等状态,其中以智育为主的理性教育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而非理性教育被忽视和边缘化,教育的功能被异化,教育的整体效能下降。教育的完整性是人的完整性的一个前提,教育学需要确立人非理性的地位,构建理性和非理性均衡的教育理论新体系。这一任务的实现路径是发展非理性教育,而非理性教育的基本实施途径是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 本文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并综述了相关研究文献。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平衡理性教育和非理性教育;理论意义在于丰富非理性教育和教学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研究,这是由非理性的特性决定的。文献主要从非理性和非理性教育研究以及非理性在教学中的研究两大方面综述,较为系统地总结说明了我国目前在教学中研究非理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教学中的非理性,主要介绍和讨论了本研究涉及到的几个概念;非理性四个方面的特征;个体非理性和群体非理性的联系与区别,强调本研究主要是个体非理性的研究;通过进一步厘清教学中的非理性与哲学中的非理性的不同,辨析非理性与非理性行为、非理性与非智力因素、非理性与三维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界定本研究中非理性界限。第三部分是非理性的价值,通过讨论非理性在个体发展、社会发展以及教学中的价值,强调研究非理性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第四部分是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是本研究的主干内容。探讨了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尝试着搭建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相对完整理论体系。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理论与其他教学理论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区别是联系基础上的,它与其他教学理论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是教学理论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部分。 总之,研究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教育实现其整体价值的必然途径。目前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对非理性的重视、研究和实践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既涉及到教育的完整性,又涉及到人的完整性,是在当代和谐社会境遇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非理性 非理性教育 非理性教学 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导论10-16
  • 1.1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方法10-11
  • 1.2.1 文献研究10-11
  • 1.2.2 经验总结研究11
  • 1.2.3 定性研究11
  • 1.3 文献综述11-16
  • 第2章 教学中的非理性16-28
  • 2.1 相关概念16-17
  • 2.1.1 理性16
  • 2.1.2 非理性16-17
  • 2.1.3 理性教育17
  • 2.1.4 非理性教育17
  • 2.2 非理性的特征17-19
  • 2.2.1 非逻辑性和跳跃性17-18
  • 2.2.2 不自觉性和自发性18
  • 2.2.3 冲动性和突发性18
  • 2.2.4 整体性和动态性18-19
  • 2.3 个体非理性和群体非理性19-20
  • 2.3.1 个体无意识与群体无意识19
  • 2.3.2 个体意志与群体意志19-20
  • 2.3.3 个体情感与群体情感20
  • 2.4 教学中的非理性20-28
  • 2.4.1 教学中为什么谈非理性20-22
  • 2.4.2 教学中非理性的几个关系22-28
  • (1) 哲学中的非理性和教学中的非理性22-25
  • (2) 非理性和非理性行为25
  • (3) 非理性和非智力因素25-26
  • (4) 非理性和“三维教学目标”26-28
  • 第3章 非理性的价值28-36
  • 3.1 非理性对人的价值28-30
  • 3.1.1 激发促进作用28
  • 3.1.2 选择评价作用28-29
  • 3.1.3 调节控制作用29-30
  • 3.2 非理性对社会的价值30-32
  • 3.2.1 动力作用30-31
  • 3.2.2 保障作用31
  • 3.2.3 支撑作用31-32
  • 3.3 非理性对教学的价值32-36
  • 3.3.1 教学动力的主要成份32-33
  • 3.3.2 教学逻辑的有效补充33
  • 3.3.3 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33-36
  • 第4章 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36-46
  • 4.1 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目标36-37
  • 4.2 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内容37-41
  • 4.2.1 感觉世界——引导和培养学生具体感性认识能力37-38
  • 4.2.2 领悟真理——引导和培养学生形式非逻辑认识能力38-39
  • 4.2.3 尊重本性——引导和培养学生本能物性因素39-40
  • 4.2.4 塑造灵魂——引导和培养学生不自觉精神性因素40-41
  • 4.3 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方法41-43
  • 4.4 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过程43-44
  • 4.5 引导和培养非理性的教学评价44-46
  • 结束语46-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54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敏中;论非理性因素的个体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2 张浩;;论情绪和情感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3 朱小蔓;;德育的非理性视角[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4 谢志青;詹世友;;社会发展的非理性限度及其引导[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钟利红;;论非理性因素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5期

6 卢红;原始非理性的整合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胡敏中;非理性: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J];江海学刊;1997年05期

8 崔吉成 ,毕立先;影响教学互动的非理性因素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4年09期

9 汪献平;从理性到非理性──试评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的悲剧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10 杨顺华;杨海濒;;非理性主义与教育生态价值的回归[J];教育评论;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颖;多维视野中的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白雪晖;生存矛盾与非理性主义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4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沈大光;非理性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玉坤;非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祁雪瑞;科学决策与非理性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呼海燕;非理性研究的意义[D];新疆大学;2004年

4 李云增;论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统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郝建华;论非理性因素在科学合理性中的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赵艳艳;绽放生命的色彩[D];河南大学;2006年

7 崔丽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非理性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8 卢剑平;人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浩;浅谈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及其社会生活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高文莹;论非理性因素与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7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37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