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村地区新课程适应性的纵向研究——基于2003年与2011年调查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西北农村地区新课程适应性的纵向研究——基于2003年与2011年调查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西北农村地区 新课程改革 适应性 纵向研究 困难因素
【摘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两个阶段的纵向研究对比,笔者探讨了西北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与问题。研究发现:教师对新课程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对课程改革的认同度较高;新课程在西北农村地区的适应性稳步提高;新教材在西北农村地区的适应性显著提高。当前,新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缺乏专业引领,评价改革滞后,教师培训不到位,课程资源匮乏,上级部门不够重视;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存在一定难度;现行教材练习题难度过大、习题量过少,配套练习内容陈旧、与教材不配套,教材城市化,教材编排次序、教材难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西北农村地区 新课程改革 适应性 纵向研究 困难因素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国家一般课题“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BHA0300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情况个案研究”(项目编号:07JHQ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引言新课程已经走过了整整十载的风雨历程。回首望去,这十年的改革进程可谓筚路蓝缕、跌宕起伏,其中虽有成就,亦不乏艰辛。目前,新课程在西北农村地区实施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实证研究予以探讨。本研究通过两个阶段的问卷调查,纵向对比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朱慕菊;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J];人民教育;2003年05期
3 尹弘飚;李子建;;课程实施与教师心理变化[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10期
4 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基于体验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成人教学设计——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合作专题培训经验及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毛乃佳;林凤;;基于CIPP模型和柯式模型构建教师培训评估体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苗逢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卢建雄;冯文全;;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才智;2010年28期
5 王水玉;以校为本实施教师培训[J];成人教育;2004年10期
6 任蓓;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J];成人教育;2005年05期
7 顾玉军;;教育实验发展对教育发展的作用[J];成人教育;2006年03期
8 沈维莉;吴义昌;;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校长领导教师开展研究的思想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9 茹宏丽;汤文学;吕寨平;;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参与式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10 曾琦;杜蕾;;参与式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萍;;浅析新课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职培训[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燕;中、英、美大学护理本科专业课程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畅;初中生阅读环境的探索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竹英;“阵—线式”作文教学指导的实践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谌少庆;高中读写教学的路径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琳琳;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蔡红霞;中小学校本教研评价的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宋健;初中英语差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秦朗;普通高中学生参与课程决策的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耿婵娟;基于关注阶段理论的初中熟手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硕;英国中小学校本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乔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霞;课程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8期
2 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陈敏燕;陈南锦;;本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应性及对策:四年的纵向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1期
2 杜建国;;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新课程改革适应性问题研究——以新疆南疆地区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沈文平;;西部农村地区教师新课程改革适应性调查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5期
4 汪红烨;朱德全;;性别对数学教师新课程实验阶段中的适应性影响研究[J];职业时空;2007年07期
5 张玉;;浅谈生物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5期
6 洪松舟;卢正芝;;论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6年01期
7 杨伊生;;蒙语授课教师对蒙文版新课程教材评价的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毛成美,曹亦薇;个体成长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大学新生交往主动性为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年05期
9 王贵忠;;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8年11期
10 陈云奔;李彤彤;;关于黑龙江省部分初中教师对新课改适应性的调研与分析[J];教育探索;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勤娣;尹东妹;;反思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郝文凤;;新课程高中英语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子圣;;浅议课改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郝健;;几个语文教学现象留给我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陆守明;;农村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唐炎;郭礼;禹文;;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云 王桃兴;楚雄市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N];楚雄日报(汉);2010年
2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赵小雅;在反思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吕益新邋本报记者 蓬国龙 周军;实施新课改 促进新理念[N];黔西南日报;2008年
5 晴隆县大田中学 华媛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谢丽卿;坚定信念 强化意识 优化方法 提高成效[N];山西科技报;2010年
7 任杰慧;新课程改革呼唤高素养的语文老师[N];中国改革报;2005年
8 蒋国和 (作者系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校长);用科学发展观把握新课程改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陈善哲 王娜;当新课程改革遭遇高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 董大肆;新课程培训不是走过场[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德雄;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郭刚;人幽门螺杆菌蒙古沙鼠适应性定植相关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杨红;适应性软件体系结构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郭彦军;紫花苜蓿对酸性紫色土的适应性及其营养特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鞠连和;论新公共管理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杨延村;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联盟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胡玮玮;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文化的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利芳;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天贵;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D];西南大学;2006年
2 郝双美;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适应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适应性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任丽斌;高中政治教师思想政治新课程适应状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余航;西南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适应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雷芳;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建忠;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玲;新课程改革下我国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映鹏;新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65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6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