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概览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概览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信息化 新加坡教育 教育部 教师需要 学校领导 学生 教学能力 合作学习 课程计划 教学方法
【摘要】:在完善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后,新加坡政府把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运用ICT进行自学和合作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授权并支持当地学校实施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项目。网络健康课程计划(The Cyber Wellness Program)负责把ICT与普通课程相融合,帮助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相关研究人员追踪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上网情况,国家教育信息化门户网站允许家长访问,也允许"学生大使计划"(Student Ambassador Program)成员访问以促进同伴教育。ICT导师计划(ICT Mentorship Program)旨在通过各个基层学校教师把ICT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新加坡教育 教育部 教师需要 学校领导 学生 教学能力 合作学习 课程计划 教学方法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教育体系的结构与性质(一)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新加坡政府通过教育部(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对全国教育进行管理。教育部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整个国家的课程制定,包括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进度、教科书的选择和考试测评等。此外,还有10个教育机构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铜锭;郭大春;;是火,就要燃烧——谷伯中学借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之东风发展教育信息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5期
2 盛健;;整体性思考 整体性建设——由新加坡、香港教育信息化引发的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02年02期
3 曾艳;;教育信息化又一春[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04期
4 李梓新;教育信息化催生万亿市场[J];计算机周刊;2002年Z6期
5 ;教育信息化进入快车道[J];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06期
6 ;200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IT企业十大事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2期
7 ;第十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京召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9期
8 李节;教育部与英特尔共推中国教育信息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10期
9 刘曦葳;;携手十二载 共助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访Sun公司全球社区副总裁刘令徽女士[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09期
10 隗爽;;第十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成功召开[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郑雁;郑旖旎;章苏静;;教育信息化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淑娟;教育信息化也要消除“孤岛”[N];计算机世界;2007年
2 杨晓;营造“家、校”互联模式[N];四川日报;2006年
3 李志;教育信息化,从家校通开始号脉[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张立强 王爱胜;教育信息化,,我们期待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韩振江;教育信息化要做的事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刘微;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杨家海;CERNET2:教育信息化的基石[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8 谢涛;教育信息化:市场在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余峧;教育信息化突破“PC+课桌”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10 郑雅轩;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三个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辛朋涛;教师工作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广少奎;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D];南京大学;2002年
9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书国;教育战略规划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志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巍;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余寺涌;中国法学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赵欣;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安胜;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魏方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7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6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