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6-09-18 11:09

  本文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世界之窗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及启示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先导、人才为根本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本文在对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基本特征、实现的方法等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具有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五个方面建议。

关键词:创新体系;高等教育;竞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美国高等教育创建和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始于%,世纪末’&世纪初,沿袭欧洲文化传统、学习德国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经验,经过努力探索与创新才形成了美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在适应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中,美国高等教育注重与社会各方面的密切联系,保持校本管理与地方自治的传统,倡导高等院校办学的多样化,积极推动大学的国际化发展等,从而形成了他们的特点和优势。

一、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基本特征美国大学不仅仅模仿了德国把科研引入大学的模式,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学结合国情对德国模式进行了变革。主要有:重视政府对科研的投入和支持,但不寄予过高的期望。注意在争取政府资助项目的同时保护大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不使大学成为政府机构或政府的附属品;把德国大学由个别人垄断的教职制度改变为渗透民主思想的系科体系。实际上最重要的方面是:时至今日,美国大学从事科学研究的社会基础和联系的广度

表’

:

许永龙

与深度远远超过德国大学,不仅有像德国大学一样的与政府的联系(联系和运作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且有与社会方面的广泛联系,特别是与工商界密切的关系。结果是不仅充实了大学的经费,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大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方向。此外,美国大学把具有广泛意义的服务,作为大学包括教学和科研在内的三大基本任务或功能,成果非常显著。其成功的轨迹值得中国的高教领域加以深入研究(见表%、表’)。

表%

美国哈佛大学与#所中国一流大学外国留学生

占比对照表

、%,,-.%,,,年哈佛大学与中国一流大学在《/012302》

《上发表的论文数对照表456782》

除了以上提到的美国精英或学术性高等教育的建立和发展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在%,世纪末’&世纪初期前后也相继出现和发展。其中主要有:%,世纪的数百所师范学校,相继升格为师范学院。到’&世纪

9&年代,师范学院几乎全部变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州

立大学———文理学院。文理学院的大发展,为美国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世纪9&年代高等教育体系和结构建设基本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天津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9’<=##)

!"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市场机制的主导是美国高等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是美国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用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甚至优胜劣汰来形容当今美国高等院校竞争激烈程度并非夸大事实。恐怕美国大学开张与倒闭的速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例如:“在!#$#年到!#%&年,大约新建各类院校’((所,而同期有大约)((所院校关门或被合并。”其激烈竞争体现在多个方面,但主要为对生源和社会支持的竞争、大学办学质量和特色的竞争。

(对生源和社会支持的竞争。大学竞争最集中表!)

现在对生源的竞争。显而易见,没有生源或生源严重不足,大学就难以为继。为此,争取生源是大学办学的关键。美国大学像公司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一样,千方百计地向社会特别是学生宣传自己。学会做广告推销自己,树立良好形象,是美国办大学的基本功。

美国大学的生源和在校生是多样化的,,特别是*(世纪%(年代以后,这种多样性日益突出。!#%*+!#’*年间)&岁以上的大学生增加了%%,。!##%年统计结果显示,此外,非*&岁以上的学生占整个在校生的)#"),。全日制学生增加迅速。如:!#%*+!#’!年全日制生源仅而非全日制在校生却增长了$$"$%,。增加了*(,,

(提供多种培养与学习形式。美国大学鼓励学生*)

入学,形成了“宽进严出”的高等教育体制,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必须接受大学的筛选。坚持只有达到规定的学业标准方可获得学位,否则只能结业或分流或被淘汰。大约只有*(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半多的入学学生可以坚持到最后并获得学位。到了

世界之窗

量给学生提供尝试和选择的机会,直到学生自己承认自己不行而结业、分流或退学为止,这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冷处理”功能。

*"高等教育人事制度的开放性和程式化

美国大学教师的录用、就职和晋升等,都要经过公开竞争和选拔过程。在美国高教界十分有影响的《高等教育记事周报》上,每期近百页篇幅中都有&(,的篇幅刊登大学或高教部门的人员招聘广告。从大学讲师到教授,从系主任到校长,从高教局一般工作人员到局长。招聘部门成立了选聘委员会,并根据程式化的要求办事。

另外,美国大学用人方面的开放性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从事教学的教职人员单独分轨,一般走助理教!)

授、副教授和教授系列,而且获得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同时享有终身教授的地位和待遇。

(美国大学的开放性,特别是国际化。早在!#世*)

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哈佛大学等聘请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学者任教。目前,大学人员的国际交流已司空见惯,许多拥有终身教授身份的学者并非美国国籍。有些中国留学生持中国护照,却是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

(本科大学不仅仅要求教职人员具有博士学位,))

而且本学校毕业的博士生不能直接在本校任教。换言之,本大学培养的博士只有毕业后到其他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后方可回到母校竞争教师岗位。这种做法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发展,对大学产生了多方面有益的影响。

(大学每年只给教职人员发放九个月或十个月-)

的工资。对于那些争取到科研经费的教师,即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大学未发的工资。这样的机制可以激励教师参与竞争,积极想办法争取科研经费,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高适应能力和学术水平。

(第五点也是核心的一点,即美国大学教授基&)

本上不受“官本位”的影响,无论是助理教授、副教授,还是教授甚至最著名的教授,相应的体制基本上保证

*(世纪末淘汰率略有下降,大约为)(,。“!#’#+!##(

年度录取的本科生,到了!##-年约有&),的学生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约有%,的学生获得准学士或本科以下的证书,约有!&,的学生继续攻读学士学位课程,而有*&,的学生已经被淘汰。”美国高校解决淘汰学生的方法有独到之处,他们一般都要避免“硬着陆”,不采取考试不合格就淘汰的策略,而是采取许多“软着陆”的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大学尽量做好学生的咨询工作,尽

!""#$!

%&

世界之窗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从#),*-#)’*年联邦投入到大学的研究经费每年增加特别是基础研究,大学所占份额已从!!"!!%上升,倍,

到,&%,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现在。

二、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几点启示

关于高等教育创新问题,我们曾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认为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三个挑战:其一,知识经济的崛起,对中国高等院校及相应管理机构提出的挑战。其二,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科学技术、成果及产品的全球化对我们的挑战。其三,信息资源的占有量及开发利用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带来的挑战。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信息资源掌握在占世界人口$&%的发达国家,而占世界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只掌握$&%的信息资源。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科技、管理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创新都走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前列。综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贯穿始终的是创新,尤其是高等教育创新。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通过以上对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参考:

做好迎接国际#"重新界定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竞争的准备

有关专家认为:“历史上首次真正的国际竞争开始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改革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传统支持高等教育的资源在减少,新兴大学的不断涌现,导致高等教育竞争局面的加剧。

大学提高适应意识和能力,寻求有效的自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适应全球范围的高等院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学会适应科技进步所创造的历史机遇,是高等教育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重大问题。为此首先要重新界定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大学的任务以及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与经济界的关系。积极调整战略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多样性的市场需求,找到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有

竞争的平等性。只要你能争取到科研经费,助理教授也能带博士生。你不必非要去迎合学术权威,只要你够资格和水平,就应该给你提职称和改善待遇。大学不规定各种教授职称评聘的比例,加之其他公开性和职业化的措施,给大学教育教学和教师创造了平等竞争的氛围。

!"大学经费来源以社会和个人为主

首先,从总体上讲,美国个人用于大学的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为#"$%),高于高等教育公共经费所占#"#%的比例。与西欧国家相比,美国远远高于其它国家。如德国为&"#%,法国为美国人个人出钱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高,&"$%。另外,

也改善了大学的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社会和个人投入是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私立大学经费的’&%来自于学费,#&%来自于社会或个人捐助。

第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目标明确,并主要通过竞争程序获得,效益广泛。如联邦政府经费主要以科技开发研究和助学或奖学金方式投入高等教育,设置科研项目,由研究型大学学者通过竞争获取。

("新兴的虚拟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的广泛应用,如电话、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正在日益改变着教育观念、组织的方式方法。有人预言,以新技术为本的多场所和灵活的学习社会将取代现在的教师、教室和校园。#)*(年创办的全国技术大学在工程教育方面颇有名气。#))&年另一种类型的虚拟大学———教学公司成立,到#))+年教学公司成立分—密勒斯大学,开始提供可授予文学学士和艺术部——

硕士学位课程。

,"支持大学科技开发和研究生教育

联邦政府开始资助大学科研可追溯到#)世纪后期,标志#**!年联邦制订的有关支持农业实验站项目,着政府开始资助大学研究。#)(#-#)(,年间,在联邦的

!&亿美元研究开发的投入中,大学就得到近!!"!!%。

!"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

世界之窗

所创新,发挥优势。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供便捷、经济有效和多样的教学与学习模式。

加强高等院校自身组织管理的的结构调整,合理分流,突出重点,以使决策更能反映项目和体系的相对价值,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特别要引入如下措施:第一,改进表现本位的评价方法,制订出能评价其所提供的所有服务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的方法。第二,确定和测量教职员工的生产率。在高等院校中确定生产率较为困难,但却有必要。并建立与生产率相关的奖励机制。

高等院校要从开发资源及共享管理来提高生产率。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各类高等院校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如转学分、合作教学及合作办学位教育。第二,合作并共享基础课或入门课程。这样可以节省资源,提供最佳课程。第三,加强在高等教育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如大学基础课可以上网共享;各高校加快把图书资料网络化,共享图书资源。

!"推进我国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发展

现代社会各层面各岗位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技术条件、专业或职业知识、运转方式等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才能使社会需求与个人要求的两个多样化得以统一和实现。因此,高等教育多样化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甚至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中具有优势的重要缘由。正如卡内基教学发展基金会多次重申的那样,多样化是美国高等教育保持高水准的基本条件。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高等教育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校机会和范围。第二,多样化可以使高等院校根据自己所处地理位置、资源和教学水平、顾客或服务领域的需要等情况,实事求是地明确办学宗旨和任务,办出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第三,多样化有利于整个大学体系的不断进步和优化。

%"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与工业经济具有本质差异。而我们现有的教育,从体系到内容,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教学方法,都是为工业经济服务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必然会对现行教育进行猛烈冲击,提出严峻挑战。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创新就必然依赖创新型人才去实现,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进行彻底变革,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所有教育教学方法的诞生都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潮相联系的。西方的教学教法的涌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借鉴的资源。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如何使之“本土化”,使其切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

参考文献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高等院校从事创新人才的主体是教师,其作用的对象是学生(不妨称其为客体)。要充分发挥主体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和能动性,以保证人才培养的效率。

我国应加快提供指导和信息服务,从宏观上发挥导向作用,支持和指导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制订相关政策,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行业。鼓励教师边教学边进修,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在相关专业上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工作。高等院校不要过分强调教师的数量、规模,应重点强调教师的质量。对于师范院校而言更应注意提高在职教师和准教师的质量水平。

&马有才"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切入点"科学学与

科学技术管理’()*!++&,-.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科学学与科学技

术管理’()*!++&,-.

北京)#乔玉全"!&世纪美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0&12%!

!""#$!

%#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高中教育、农林牧渔、经管营销、求职职场、出国留学、教学研究、计划方案、行业论文以及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及启示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研究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7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