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阻碍因素与有效传播策略
本文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阻碍因素与有效传播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 精品课程 网站建设 现状分析 改进策略
【摘要】:精品课程网站既是精品课程建设和共享的载体,也是课程资源呈现和评价的窗口。目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在网站信息组织方面,栏目设置混乱,信息表现形式单一枯燥,网站平台色调不符合学科特征;在网站功能方面,资源共享程度偏低,偏重内容展示但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从使用者的需求来看,精品课程网站导航栏目建设应进一步规范化;信息表示方式应多元化,充分发挥其媒介功能;网站平台结构应相对稳定,风格与色彩应符合学科特征;交互方式应多样化,资源获取途径应具有针对性。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信息中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精品课程 网站建设 现状分析 改进策略
【基金】: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社会公正与公共危机控制研究”创新基地“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创新”之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精品课程是以互联网为建设和共享载体,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实现手段,以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与考核等为基本建设要素,以质量高、特色突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为主要标准,并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组织和共享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大纲、教案、课件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寿财;马秀峰;;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色彩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赵昶灵;毛自朝;;浅论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J];高教论坛;2010年01期
3 傅学彦;;网页版面布局结构设计[J];软件导刊;2010年10期
4 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5 王龙;周效凰;;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杨玉娟;;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的问题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12期
7 李长杰;陈晓平;傅海军;殷春芳;;对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香勇;王艳;;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特色探究[J];办公自动化;2010年16期
2 路秋丽;孙华;田雨;谢怡;魏顺平;;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4期
3 王龙;;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7期
4 白凯;;微型计算机技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和应用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2期
5 邵冬华;李经纬;;高校自助式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设计[J];福建电脑;2010年04期
6 卢鸣;;基于.NE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1年08期
7 彭思毛;;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小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8期
8 彭思毛;;试析开放大学课程建设适需原则[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卢芳国;申可佳;李珊;蔡锐;;中医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的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璇;;开放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问题思考——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为分析样本[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凯;基于网络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包丽丽;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苇;国家级教育类精品课程中非言语符号要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潘梁;中美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寄帆,王海春;基于Internet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陈小燕;;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学科教学质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3 曾海军;曾德考;范新民;;基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探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0期
4 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1期
5 李启色;网络课程中网页的视觉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刘远东;;“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7 张丰;;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22期
8 谢舒潇,叶长茂;浅谈网络课程的页面设计[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1期
9 崔大方;羊海军;喻新华;徐汹涛;白建友;;农科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12期
10 郑家茂,张胤;“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景莉;[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公布质量工程项目2009年秋季精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9期
2 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3 夏云周;陈科;;基于Internet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J];大众科技;2009年06期
4 宇缨;;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及相关技术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5期
5 谭祥芝;;精品课程制作的几点想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01期
6 黄洪;;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4期
7 刘志红 ,周振军;中小学教育网站建设问题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5年12期
8 邬勇;;美国高校网站的就业教育与服务[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9 周昱杉;;浅论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录像拍摄制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10 周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性知识传承——以“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全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与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燕庆明;;实施教育创新工程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5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6 张小玉;周丽;;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罗四维;谭联凤;;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之民办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锻造优秀育人之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段云华;;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公共财政责任——从与高等教育比较的角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杉杉;郑日昌;;高校学生择业效能感现状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高福莲;马全祥;蔡新华;路军秀;袁向山;杨杰;张桂娥;;精品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和培养[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尹鸿祝、邱红杰;我国高中与高等教育教师短缺120万人[N];人民日报;2003年
2 李江涛 于庆浩;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开幕[N];人民日报;2009年
3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张会杰;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如何让学生受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司文;民办非学历高校须严格按照备案招生[N];西安日报;2009年
5 程友;中小学生网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6 江苏省金坛市汤庄中心小学 朱小燕;学校需要什么样的网站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红霞 辑 曲玲 编译 高靓;美国颁布新法让更多人“上得起大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陈彩虹;“西部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9 齐福臣;做强做大科教事业 迎接教育发展的春天[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10 临沂师范学院 徐玉如;构建精品课程动态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跨国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余远方;教育多元供给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王欣双;中国教育供给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高志良;19世纪中后期英国科技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高艳贺;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祖建;基于web页《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网络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肖楠;汉代太学教育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魏海静;中国大学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史新华;湖北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收费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史立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张爽;英国《基础学位计划》的政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晓军;藏族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彩霞;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曹俏俏;3D虚拟世界“第二人生”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模式及个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朱丽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02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0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