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
本文关键词: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
【摘要】:社会同情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遭遇或感受在情感上所发生的共鸣,与个体同情或人类同情相区别。社会同情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行动。社会同情的培育指向良好公民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和消解社会加速分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作为一种比起个体同情来说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同情类型,社会同情心的培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开展人类基本教育等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同情 社会同情 公民形成 社会责任
【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资助项目“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小学价值教育”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自从世界历史进入现代以来,学校教育就一直在为培育民主的公民、促进良好的民主社会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过程,其任务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完成,在发达的民主国家(democratized country)如此,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民主化的国家(democratizing count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中英;;全球化时代的教师同情心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方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肖海平;邓银城;;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5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王开友;;概念教学及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金祥林;在实践中发挥教育目标的工具性职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9 邢金萍;论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张宇;马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兆t,
本文编号:769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6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