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谈我国台湾九年一贯课程评价改革——对我国台湾著名课程专家欧用生教授的访谈

发布时间:2017-09-02 17:27

  本文关键词:谈我国台湾九年一贯课程评价改革——对我国台湾著名课程专家欧用生教授的访谈


  更多相关文章: 我国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 课程评价 评价文化


【摘要】:欧用生教授是我国台湾大同大学讲座教授、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教授。作为我国台湾课程界的著名专家,欧用生教授亲历了我国台湾数次课程改革的历程,深谙课改潮流的暗礁在于课程评价。通过对欧用生教授的访谈可知,20世纪以来,我国台湾进行的历次课程改革均有其深层原因。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是我国台湾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大变革,但其课程评价的异化现象是本次课程改革最为薄弱的环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以课程评价文化引领课程评价改革,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我国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 课程评价 评价文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课程变革视域下的课程监控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0YJC880019)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培养处关于海外研修专项基金的资助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无论是从课程改革的实践视角还是从课程运作的理论视角来看,课程评价无疑是值得研究和必须研究的课程专题和领域。我国大陆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艰难推进与课程实施有关,而课程实施领域所浮现的诸多阻力无疑与我国极具特色的课程评价文化、机制、制度有关。另外,作为课程运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评价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朴圣玉;;泰勒课程评价模式的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张洪秀;;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价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董晓星,陈家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5 杨启亮;;走出课程评价改革的两难困境[J];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6 张瑞;刘志军;;教师:不可或缺的课程评价主体[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8期

7 刘峰;;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有效性评价与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8 毕华林;卢巍;;国外化学课程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9 钟启泉;课程评价:从量化评价到质性评价——与日本课程学者浅沼茂教授的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3期

10 胡耀宗;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霞;;基于学生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及反思[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辉娟;;让体验成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建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韩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述评[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4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晓梦;课程评价如何走出困境[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潘启雯 通讯员 戴勇;加强大规模考试中有关效度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李 健;课改:质量就是生命[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遵化市东新庄镇中学 张久标;试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具体改革目标[N];唐山劳动日报;2005年

5 柳京淑 编译;韩国将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安徽省滁州学院 全涌;走过偏颇的语文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姚莉莉 云捷;“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N];海南日报;2004年

8 赵宁宁;全球化平台 规范化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课程改革:过程中收获 校正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李春生 王克明;不能随意丢弃好传统[N];文汇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房林玉;作为场域存在的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鑫;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评价历史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彬;论课程评价的生活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程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瑞;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唐阿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6 李度;校情教育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朝晖;从蓝本到文本——课程观的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建东;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艾辉;关于构建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李锋;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79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79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