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程的对话意蕴
本文关键词:试论课程的对话意蕴
【摘要】: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对话意味着对话主体间的相互理解、视域融合及经验分享。教育正是充盈着对话这些特征而使教育主体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使人类与世间万物、文本间生命能量无限生成。而课程作为实现教育对话的桥梁,其对话意蕴体现在课程主体与课程主体、课程主体与课程文本、课程主体与世界万物间的理解、视界交融中分享经验,获取新的生命精神能量。这对于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交往理性的凸显不无启示。利用课程这座承载着对话价值的桥梁,实现教育对话,进而实现社会的正义、公平与理解,亦是教育的理想愿景。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课程 教育主体 对话 理解 视域融合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8JA880052)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对话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交际活动最根本最常用的方式。但随着“对话”一词涵义的逐渐拓展,它被赋予了时代精神,并渐次演化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它亦成为拉近教育距离的桥梁,学术界对其作了诸多理性的探讨与思索,并由此得出“在本真的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邵晓霞;傅敏;;论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及其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3 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4期
4 何卫平;试析伽达默尔效果历史原则的辩证结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5 李燕;关于教育交往中对话的几个认识误区[J];教育导刊;2005年03期
6 傅敏;;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J];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 王向华;;对话教育论[J];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8 邵晓霞;;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胡友峰,付昌玲;论伽达默尔对艺术真理的探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8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10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8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岳宛璐;中学历史教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费孝通;跨文化的“席明纳”──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二[J];读书;1997年10期
3 王君玲;刘益梅;;社会转型中的文化身份认同——以阿克塞、肃北、肃南少数民族调查为个案[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4 王鉴,李伟;中国少数民族教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及其昭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5 王鉴;秦积翠;栾小芳;关莹;;解读中国多元文化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6 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4期
7 李文堂;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冲突[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9 孟凡丽;;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模式举要[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王鉴;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教育[J];青海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梦春;[N];中国民族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娟;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中的对话意识[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08期
2 石月兰;;引领“对话”:提升阅读教学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3 黄亮;;试论主体间性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彭训技;;语文课“对话”教学探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3期
5 刘伟洋;赵会芝;马春兴;苏晓丽;;课程内容的心理语言学理解[J];文教资料;2008年07期
6 陈秀娟;谈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的对话意识——以一、二年级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16期
7 俞冬伟;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课堂对话意识与师生关系重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廖圣河;;论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9 刘娜;;对话教学实施的阻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0期
10 刘旭东,,何波;论教育发展的主体选择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平;李君;黄俐研;汪辉亮;;“高分子化学”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与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缪蔚锦;;魅力常州行——探索常州人文文化——常州勤业小学综kg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实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王志红;;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促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4 窦立军;王玉英;;应用型本科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张新军;彭卫兵;;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南生;;近代光学测试技术课教学改革[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7 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王丽娟;王友军;余元德;;优化“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9 高娃;;内蒙古民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孙红;董克柱;;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优化调整[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理解西方的 “利益相关者财务”[N];中国税务报;2002年
2 朱汉国;新在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记者 李卫中;重在理解 贵在落实[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4 卧松 编译;课程内容增加 日本发布补充教材[N];中国教师报;2009年
5 周斌 陈万金 屈国号;8741部队发挥士兵教育主体作用[N];人民武警;2003年
6 王道华、记者 张金玉;让官兵成为教育主体[N];解放军报;2004年
7 杜非;理解建筑的世界[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高峰;体育课程内容开发“五关注”[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洪泽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万泽民;激起学生“论辩” 明晰数学道理[N];江苏教育报;2008年
10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赵子平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万泽刚;如何理解“三个代表”与“三讲”教育的关系[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越;中国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8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许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丹;初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浩;走向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小燕;初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继雄;对高教05版《学校体育学》呈现现象的理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沙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柳福提;中学生对分子运动论理解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芳;“存在”的真理与“理解”的真理[D];安徽大学;2005年
8 张琳;互动教学法指导英语听力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姚美雄;统计图理解的语义加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晶;初中生数学学习中语言障碍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87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8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