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教师评价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教师评价分析
【摘要】:在对现有的教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信息熵、多目标决策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TOPSIS法的教师综合评价方法。文章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量化了具有模糊性的属性值,运用信息熵权法确定属性权重,较好地解决了权重分配受主观偏好影响的这一问题,最后结合多目标决策中的TOPSIS法对教师综合评价这一问题进行了求解。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较好地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 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关键词】: 信息熵 TOPSIS法 教师综合评价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绩做出判断和评定的过程,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薪资晋升、人事调整、职称评定等决策的基础。高校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天慧,樊治平;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中确定熵权的一种误差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2003年01期
2 贾蓓蓓;;构建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2期
3 韩明;;高校教师评价中的绩效管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向红;谢志钊;;大学教师评价:从“鉴定与分等”到“改进与发展”[J];江苏高教;2009年06期
5 刘尧;;教师评价功能:从奖惩走向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6 张喜爱;;基于高校教师考核和奖励的科研业绩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完善[J];科技与管理;2007年02期
7 彭正龙;Porter模型定量分析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8 同勤学;;基于BSC理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2期
9 叶赋桂;田静;罗燕;;美国高校教师评价的变革及其动因研究[J];教育学报;2008年05期
10 何宗明;陈国胜;刘明;;混合多指标聚类分析在教师考核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阎颐;大物流工程项目类制造系统供应链协同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燕;;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杨淑霞,李翔,黄陈锋;区间数信息下的用电客户信用评价[J];电气应用;2005年11期
3 赵希男;梁妤;朱春红;;企业竞争能力的比较优势评价方法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年04期
4 任志波;魏建行;李书金;;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中属性权重的确定及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王蕴;;基于模糊熵的装备保障性评估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4期
6 安宁;邓开喜;莫雷;;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的探讨——以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体系构建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彭如发;彭瑜;严双美;胡先荣;;医学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设计初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王娜;;回顾高校预算管理改革 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模型[J];经济师;2011年02期
9 冯向前;钱钢;;基于熵权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33期
10 王健;王慧强;赵国生;;基于不确定型AHP的网络生存能力模糊综合评估[J];计算机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孟文杰 记者 朝霞;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为人民康健保驾护航[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记者 黄保山 张军;宝鸡市出实招全力深化三项重点工作[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许勇军;增强责任心 落实责任制 不断开创保密工作新局面[N];西部法制报;2010年
4 记者 吕平 谭敏;司法为民是永恒的主题[N];西部法制报;2010年
5 左志明 记者 侠霞;从“口”开始 层层把好健康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6 记者 涵巧;新农合为吴起农民撑起健康的蓝天[N];西部法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育红;灰色预测模型与灰色证据组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张利君;科技园区系统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黄晓伟;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供应链资源协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姚绍文;基于可信性理论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D];天津大学;2010年
5 周谧;基于证据推理的多属性决策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程卓蕾;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1年
7 刘培德;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唐建民;物流联盟协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冯向前;区间数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韩华;军口863项目固定资产采购决策与动态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贾国磊;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教师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率;初中体育教师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0年
4 马晓雪;江西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绩效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白海宁;高等学校科研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颜佳;制度视角: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支持体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桂荣;中美高校教师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高红梅;兰州城市学院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毛娜;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10 盛辰光;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浩雄;何明珂;;基于物流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物流中节点企业协同行为的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尧;教师评价与学校管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年07期
3 陈甲华;邹树梁;刘兵;刘文君;;战略联盟协同效应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运用[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4 于春海;樊治平;孙新波;;一种基于多指标语言评价信息的聚类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李旭宏,李玉民,顾政华,杨文东;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区域物流发展竞争态势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樊治平;多属性决策的一种新方法[J];系统工程;1994年01期
7 张翠华,任金玉,于海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2005年04期
8 但斌,张旭梅;面向供应链的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J];工业工程;2000年01期
9 刘颖,刘飞,鄢萍,阎春平;一种大物流工程项目类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应用[J];工业工程;2002年03期
10 孙永军,潘晓弘,程耀东,仲智刚,綦方中;基于委托-代理机制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模型[J];高技术通讯;2002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颖;大物流工程项目类制造系统及其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2 宋泽海;基于协同论的冶金企业技术创新整合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靖;第三方物流和企业物流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张青;海洋石油工业国产化的探索[D];天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云丽;聂绍芳;;模糊评价方法在高校心理朋辈辅导员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邵世芳;;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天凌;安和平;;Fuzzy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中的应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瑞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探索[D];郑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蓉;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谢艳玲;面向中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监控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王玉海;网络化教学的模糊综合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陶;从信息科学角度对网络课程信息的研究与组织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许成果;教育装备效能综合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耿鹏;中国西部各省市区域科教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冉敏;我国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评估与展望[D];兰州大学;2007年
8 吴健峰;基于模糊规则的现代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叶鹏;灰色系统理论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海霞;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的分析与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7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2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