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研究(1919-1949)
本文关键词:“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研究(1919-1949)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教育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 思想 法规 事业
【摘要】:近年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向让国家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公共服务,学校作为国家的公共服务机构,,应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的职能,办好社会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对于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扩大学校效能,充分发挥学校的各种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改良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在民国时期,尤其“五四”运动后,开展的如火如荼,从政策到法规,从思想到事业,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蔡元培等著名教育家发起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事业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在社会上影响甚广。 论文主要对1919—1949年我国学校兼办社会教育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引言,主要介绍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概述“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产生及其原因,以及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写“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思想。对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等几位著名教育家的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第四部分介绍“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法律法规。第五部分主要研究“五四”运动后各级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事业。分别从大学、专科学校以及中小学兼办社会教育事业的情况进行研究。第六部分着力分析“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对目前我国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启示,目的是想从中得出启发,更好地为当前的教育服务。 论文主要采用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对“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从中得出启发,拓展当前学校教育效能,分析当前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以及学校如何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如何将自己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图书资源、学术活动资源等对社会开放,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关键词】:社会教育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 思想 法规 事业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6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研究的意义10-11
- (一) 理论意义10
- (二) 实践意义10
- (三) 学科意义10-11
-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11-12
- (一) 社会教育11
- (二)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11-12
- 四、 文献综述12-14
- (一) 相关档案12
- (二) 相关著作12-13
- (三) 相关论文13-14
- 五、 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14-16
- (一) 主要研究方法14-15
- 1、收集资料的方法14-15
- 2、分析资料的方法15
- (二)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二章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6-22
- 一、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产生及原因(1919—1928)16-19
- (一)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产生16-18
- 1、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16-17
- 2、大学参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17-18
- (二)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产生的原因18-19
- 二、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发展(1928—1939)19-22
- (一) 大学推广教育、扩充教育试验19-20
- (二)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法规的颁布20-22
- 第三章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思想22-26
- 一、 蔡元培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思想22-23
- 二、 陶行知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思想23-24
- 三、 晏阳初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思想24-25
- 四、 梁漱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思想25-26
- 第四章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法规26-31
- 一、 各级学校办理社会教育办法(1938 年)27-29
- 二、 各级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暂行工作标准(1939 年)29-31
- 第五章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事业31-34
- 一、 大学兼办社会教育事业31-32
- (一) 设立大学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31
- (二) 大学兼办社会教育内容31-32
- 二、 专科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事业32-33
- (一) 设立专科学校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32
- (二) 专科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内容32-33
- 三、 中小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事业33-34
- (一) 设立中小学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33
- (二) 中小学兼办社会教育内容33-34
- 第六章 “五四”运动后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启示34-44
- 一、 学校的社会服务本质是教育服务34-35
- (一)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内涵34
- (二)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优势34-35
- 二、 拓展与提升学校社会教育效能35-39
- (一) 拓展与提升学校社会教育内容35-36
- (二) 拓展与提升学校社会教育途径36-37
- (三) 拓展与提升学校社会教育形式37-38
- (四) 拓展与提升学校社会教育方法38-39
- 三、 学校是当地文化教育中心39-40
- (一) 学校应办成当地的“教育中心”39
- (二) 学校应办成当地的“文化中心”39
- (三) 学校扩大教育对象39-40
- 四、 学校教育资源对社会的开放40-44
- (一) 学校人力资源与社会共享,服务社会40
- (二) 学校场地资源对社会开放40-41
- (三) 学校图书资源对社会开放41-42
- (四) 学校学术活动资源对社会开放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 个人简历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娜;高原;;学校教育功能的外延——浅谈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2 彭正文;;社会教育:学习社会的切入点[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吕春枝;;略论马宗荣的社会教育思想及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车如山;;社会教育的历史考察[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王雷;走向生活:论学校对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1期
6 王雷;我国近代大学实施扩充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田仙贵;余树英;梅丽珍;;大学学术讲座的产生与发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侯怀银;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J];教育学报;2007年04期
9 王青娜;孙太雨;;民国初期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活动及对当代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04期
10 张荣华;;关于社会教育的一般理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巨光;民国教育社团与民主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冯雷;陪都重庆三个音乐教育机构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云鹏;民国初期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1912-1927)[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孔春辉;廖世承在国立师范学院的办学思想及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王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建忠;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教育考察[D];河南大学;2008年
6 曾荣;马宗荣社会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萍萍;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1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41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