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29 21:34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底线道德 底线道德教育


【摘要】:受传统文化中道德至善思想的影响,我国的道德教育片面奉行道德理想主义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这种道德教育旨在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促使其人性得到升华,,但是却过于理想化,相对忽视了青少年的底线道德教育,造成德育与青少年的生活想脱离,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中出现了种种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道德失范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青少年的底线道德教育。 信仰体现了人类的终极价值取向,对人们而言具有一种精神家园的意义。与信仰不同,底线道德是道德的最基础部分,是法律和道德的分界线,是为人之根本的道德。它具有四个主要特征:普适性、制约性、互惠性和基础性与发展性。与底线道德相联系的教育是底线道德教育。当代青少年的底线道德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青少年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和与人类及自然的关系问题。造成他们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四种:学校家庭工作中存在的误区,社会失范的影响,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影响,监督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底线道德是有效的和可能的,针对青少年出现的问题,进行底线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底线道德教育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有序,是中学德育的现实需要,它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还可以维护道德本身的完整性。本文对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底线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为和谐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要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学会关怀自己,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及大自然。由于底线道德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实践性较强,所以底线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注意养成教育。同时要建立一系列底线道德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并且要善用赏罚。道德是有层次性的,不能仅仅满足于底线道德教育,还要理清崇高道德和底线道德的关系,进行分层德育,立足底线道德,引导青少年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追求,完善其道德人格。
【关键词】:青少年 底线道德 底线道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D432.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引论10-18
  • 1.1 问题的缘起10-11
  • 1.1.1 道德理想主义对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10
  • 1.1.2 多元文化给青少年带来了价值混乱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
  • 1.2.2 研究的意义11-12
  • 1.3 文献综述12-15
  • 1.3.1 国外文献综述12-13
  • 1.3.2 国内文献综述13-15
  • 1.4 主要内容15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15
  • 1.6 本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15-18
  • 1.6.1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15-16
  • 1.6.2 本文的创新之处16-18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梳理18-26
  • 2.1 核心概念界定18-22
  • 2.1.1 道德、底线道德与底线道德教育18-20
  • 2.1.2 信仰与敬畏20-21
  • 2.1.3 底线道德与法律21-22
  • 2.2 底线道德的特征22-26
  • 2.2.1 普适性22-23
  • 2.2.2 制约性23-24
  • 2.2.3 互惠性24
  • 2.2.4 基础性24-26
  • 第三章 青少年底线道德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6-38
  • 3.1 青少年底线道德的现存问题26-29
  • 3.1.1 在与他人关系上,严重利己,诚信缺失26-27
  • 3.1.2 在与社会关系上,缺失正确的义利道德标准27-28
  • 3.1.3 对待自然、人类关系问题上,生态责任意识薄弱、缺乏关爱他人之心28-29
  • 3.2 青少年底线道德缺失的原因29-38
  • 3.2.1 学校、家庭工作的误区:片面追求道德理想,忽视道德主体的养成教育29-31
  • 3.2.2 社会失范的影响31-33
  • 3.2.3 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影响33-36
  • 3.2.4 监督激励体系不健全36-38
  • 第四章 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38-62
  • 4.1 底线道德的有效性和可能性38-40
  • 4.1.1 人的二重性存在决定了其需要或利益的二重性38-39
  • 4.1.2 人的需要或利益的二重性使得底线道德的需要成为可能39-40
  • 4.2 底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40-46
  • 4.2.1 社会和谐有序的需要40-42
  • 4.2.2 中学德育的现实需要42-43
  • 4.2.3 个体发展成长的需要43-44
  • 4.2.4 防止跌破道德底线,保证道德完整性的需要44-46
  • 4.3 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对底线道德教育内容的启示46-48
  • 4.4 作为人之根本的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的内容48-62
  • 4.4.1 对自我的关怀:珍惜生命,悦纳自己;改善自我,推崇奋斗48-51
  • 4.4.2 对他人的关怀:学会交往,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履行责任51-55
  • 4.4.3 对社会的关怀:爱国守法,崇尚科学;义利统一,公私兼顾55-60
  • 4.4.4 对自然的关怀:敬畏生命,善待他类60-62
  • 第五章 加强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的可能路径62-68
  • 5.1 回归生活,注重青少年底线道德教育的生活性和实践性62-63
  • 5.2 善用赏罚,建立一系列底线道德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63-65
  • 5.3 分层德育,立足于底线道德,理清崇高道德和底线道德的关系65-68
  • 结语68-70
  • 参考文献70-72
  • 致谢72-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黄爱教;;底线道德的内涵与特征新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陈桂蓉;着眼道德生活的基础领地——略论底线道德[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5期

3 宋晔;;教育惩罚的价值及道德阈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许苏民;;“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与中国伦理学的近代转型——论顾炎武道德伦理思想中的近代性因素[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建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底线道德的再认识[J];理论导刊;2002年12期

6 陈青松;;“八荣八耻”与社会主义道德底线[J];理论月刊;2007年01期

7 徐清泉;;国情因素影响下的知识分子及其理性认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8 宋晔;责任生成的道德内涵及其实现机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李明欢;“多元文化”论争世纪回眸[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10 仇永民;陈兰芝;;底线伦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44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44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