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心理一致感 同伴依恋 心理健康 中介效应
【摘要】: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327名西南地区留守儿童施测心理一致感量表简版(SOC-13)、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心理一致感均显著高于男生;(2)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信任、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前者显著负向预测后者;(3)心理一致感在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因此,可通过调节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和同伴依恋水平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一致感 同伴依恋 心理健康 中介效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专项“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生的心理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08JCXLX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强迫症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干预策略”(项目批准号:31171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焦点[1]。留守儿童(left-behind children)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特殊群体[2]。处于父母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雳;伍亚娜;;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2期
2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0期
4 何玉梅;姚本先;;心理一致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研究;2008年06期
5 李滢;刘俊升;;青少年压力事件与孤独感: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0年03期
6 程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年S1期
7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年04期
8 严万森;童辉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9 王锋生;孙业桓;钮娟娟;龚磊;蔡标;孙丽娜;;我国农村留守儿童SCL-90测试结果的Meta分析[J];卫生研究;2010年02期
10 赵景欣;刘霞;申继亮;;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琚晓燕;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3 潘正群;范秀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和应对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顾璇;姚荣英;袁长江;李克勤;;家庭因素及亲子依恋与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5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赵华兰;;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7 甄志平;张瑛秋;邢文华;;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演进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8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10 卢敏;殷恒婵;郭建富;;人际关系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与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胡保玲;云乐鑫;;网络顾客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顾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琳;;浅议贵州省“扶贫”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卫;董德军;;关于目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7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王茹;贾军;;优秀运动员目标定向、认知特质焦虑与自信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王斌;刘琳;;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评价(综述)[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畅;监狱警察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姜亮;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14期
6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7 朱俊芳;关注农村“留守儿”的思想道德教育[J];贵州教育;2005年10期
8 谭绍怀,王孝怀;挣了票子 莫误孩子——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4年10期
9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振其,程斌;自我概念在亲社会行为形成中的作用[J];淮南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咏梅;吴荣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书华;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咏梅;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英;孙霞;;亲子依恋视角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田建鑫;简颖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刘中华;;宁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绘画艺术治疗[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蓝燕飞;;让心灵之花健康绽放——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4期
5 丁同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蒋名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团体辅导干预的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刘艳飞;;东南沿海留守儿童类型及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以福州连江为例[J];福州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9 曹光海;杜鹃;赵洁;;曲阜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胡湘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学校干预机制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个没有人管的夏天”——贵州B镇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曹娟;;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基本生存状况调查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6 陈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 构筑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屏障--石泉县全面构建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7 戴洪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广西自治区龙州县调研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8 鲍敏青;;关爱农村中的孤岛——留守儿童——赤兴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报告[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9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10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陈玉霞;留守儿童心理分析及对策建议[N];张掖日报;2010年
2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周景春;父母不在身边 亲人关怀不断[N];周口日报;2011年
3 李金健 陈雯 莫延钦;精神留守儿童:家庭分工断裂的罪与罚[N];东莞日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严玉琳;走进心灵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N];雅安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白蕾 刘复培 谢薇 张铁国 程仁山 李蓓 叶义斌 俞松;共享蓝天快乐成长[N];福州日报;2011年
6 郭嘉 谢晓怡;留守儿童:期许不再孤单[N];人民日报;2010年
7 张芹;让农村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N];连云港日报;2008年
8 蔡毓玲;谁来托起他们的“明天”[N];德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N];贵州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娄辰;贵州4教师“一米阳光”托管留守儿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潘慧;中国企业家心理与企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琴;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尧;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08年
2 曾瑾;四川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况及干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彭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学业情绪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5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6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潘瑜;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D];贵州大学;2010年
8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郭津;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77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7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