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论课程知识观的实践症结、研究现状及其视野拓展

发布时间:2017-10-12 10:02

  本文关键词:论课程知识观的实践症结、研究现状及其视野拓展


  更多相关文章: 课程知识观 表征主义 生成主义


【摘要】:我国课程实践身处知识观的困境之中。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课程知识观研究,均缺乏从认识论、知识论的整体思路剖析课程知识观困境的根源、症结及其出路。这场课程知识观困境的认识论、知识论的根源在于表征主义认识论、知识观的僭越。走出课程知识观的困境及其实践症结,生成主义认识论、知识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视野。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科研流动站;
【关键词】课程知识观 表征主义 生成主义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课程知识观的实践症结我国课程实践的基本写照:教师采取极为类似的方法向学生传递、讲授教科书知识,而这几乎成为了每一位教师与学生所必须经历的学校宿命。反思这场教育宿命中的课程知识观在于:将教科书知识奉为客观、普遍的真理,预定、现成的规律并以此形成的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建华;课程知识改革的一种思路——走向课程知识多样化的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9期

2 郭晓明;论中国课程知识供应制度的调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召存;;论两种不同的课程知识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3期

4 牛红玲;;事实或实践:两种不同的课程知识观[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4期

5 郑先俐;;教师课程知识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1期

6 肖川;曹广祥;;课程知识的特征与生成过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7 常仁;;课程知识的特征[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6期

8 郑先俐;;教师课程知识的类型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赵婧;;“课程知识观变革”之检视[J];教育导刊;2009年03期

10 李淑琼;刘家访;;教师课程知识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王慧笔;;网络课程知识太极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王慧笔;;网络课程知识太极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易全勇;辛竹叶;;课程知识选择与社会控制——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49-1956)课程运营为个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史卫东;;建议将珠心算纳入数学课改的几点看法[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廷凯;期待课程知识多种多样[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小平;课程知识的认识发生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郝明君;知识与权力[D];西南大学;2006年

6 周敏;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兴;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课程知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龙宝新;现代课程知识观演进的流派分析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飞;权力控制下的课程知识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小丽;论批判教育学的课程知识选择[D];山西大学;2015年

5 邝孔秀;课程知识:一个“成人”的价值检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国刚;课程知识观之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先俐;专业场景中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彩燕;关于整合课程知识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彦;试论语文课程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佳;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8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018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