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分析与具体化描述
本文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分析与具体化描述
更多相关文章: 给养理论 网络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设计 描述模型 给养分析
【摘要】:给养从生态学的角度描述了学习者和网络学习环境之间的自然相关、交互决定、动态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和设计网络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给养是指学习环境中的实体所具备的支持学习者特定类型的感知和行为可能性的属性,这些属性内在地与学习者的行为相关联,并且外在地提供信息以使它们能够被学习者感知到,而学习者能感知到多少还与其自身的效能密切相关。从设计意义上来说,网络学习给养是可被设计的,可以从物理给养、功能给养、认知给养、感觉给养、结构化给养五个方面进行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而且,只有清晰地描述与表达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才能够为设计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与支持。给养的描述模型是为了写出或者描述不同类型的给养、它们组合的结构以及支持要素,使得我们的视角从概念层面的分析转向具体的设计原则。依据给养的描述模型,给养可以被细化描述出来,具体给养的示例往往是从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应当具备的可能性的角度提出的,有时甚至可以作为设计原则加以参考。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给养理论 网络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设计 描述模型 给养分析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创客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支持系统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16YJC880036)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给养”(Affordance)一词是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Gibson)创造的,后也常被译为可供性、承担性、示能性、功能可见性、符担性、动允性、支持能力等。给养揭示了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对于理解和设计环境有着重要的生态学价值,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斌;祝智庭;;学习环境给养设计研究透视[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2 张屹;胡小勇;祝智庭;;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框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彤彤;武法提;;网络学习环境的给养分析与具体化描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05期
2 荆永君;韩志勇;李昕;;教师培训迁移支持服务评价模型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03期
3 詹青龙;杨梦佳;;“互联网+”视域下的创客教育2.0与智慧学习活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06期
4 黄新辉;;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17期
5 王康;曾凡涛;;生态化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年08期
6 曹伟;丁雪华;;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PZB服务质量差距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7 薛耀锋;苏小兵;贺斌;祝智庭;;智慧实验:教育信息化的新阵地[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8 张乐乐;黄如民;;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移动学习中“人—媒介”的关系[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贺斌;;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向——学习者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10 武法提;李彤彤;;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Laura Crane;Phillip Benachour;Paul Coulton;吴亚婕;;支持虚拟学习环境情境时空维度的用户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2 唐强;韩阳;;场景设计对电影美术视觉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1年12期
3 李枭鹰;;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应然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5期
4 陈昕;;产品设计中的视觉隐喻与交互启示[J];包装工程;2010年24期
5 章登科;喻衍红;;给养理论与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5期
6 任友群;胡航;;论学习科学的本质及其学科基础[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5期
7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教育技术的实践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8 易芳,郭本禹;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锋;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与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李立新;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者[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9期
3 白成杰;王广新;;网络学习环境中有效性交互的建立[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5期
4 任瑞仙,张敬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9期
5 李文莉,马晓兰,王其云;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控制策略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06期
6 陈巧芬,杨传斌;面向中小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4年01期
7 李盛聪;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8 沈孝苹;;浅谈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替代交互[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5期
9 袁慧芳;;网络学习环境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玉建;;浅谈网络学习环境的功能[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明;;网络环境下利用Blog进行协作学习[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李剑鲁;陈琦;刘儒德;;基于问题式的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国元 实习生 张卓 记者 陈丽;网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N];锦州日报;2005年
2 赵正元;北京三大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陈小兵 见习记者 张文颖;我市计划三年建成教育云工程[N];赣南日报;2014年
4 常州市丁堰小学 刘健;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N];江苏教育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丁小希 吕鹏飞 白阳 张建波;开放课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美国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逄靓;基于网络提升中小学学生家长信息素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邱娜婷;网络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魏娜;网络学习环境的生态危机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李赛;网络学习环境中社会导航效果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瑞仙;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7 马千里;对北京市重点职业高中网络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樊春运;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原理及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涛;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志雷;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32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03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