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民国时期乡村学校与乡土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7-10-16 01:13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乡村学校与乡土社会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时期 乡村教育 乡土变迁


【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泰西新文化教育在与传统村落社会规范的博弈中往往显得势单力薄,然而乡村学校对乡民生命的影响在民国时期则日益的明显。乡民在接受现代学校教育的这种过程,事实上,是学校和民间规范为争夺主导权的一场斗争的再现。在这种竞争中,传统的民间规范逐渐衰弱,学校的影响愈发明显,这是民国时期乡土社会的一个历史变迁过程。本研究将乡村教育纳入社会变迁的范畴进考察,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乡村教育与乡土社会变迁,既拓展了乡村教育史的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也给社会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民国时期的村落教育体系与乡土社会变迁。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体系嬗变促进了村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的迈进。首先对民国前后始乡村教育现代化嬗变进行归纳概述;其次,从乡村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分别呈现民国乡土社会的一个变迁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民国时期乡村学校教育概况。这一部分分别对传统教育的缩影私塾与民国时期的新式学堂的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概述以及私塾与新式学堂的交锋。第三部分,乡村学校与乡村政治式微。清末民国时期现代学校政治功能得以凸显,使学校在乡村民众的政治中发挥了广泛的影响,使学校作为现代国家的组织机构更深地嵌入到乡村民众的日常政治生活中成为联系乡村与政府的重要途径。这部分一方面阐明了乡村学校与文化的互生关系,别一方面对乡村学校与政现代化蜕变进行概述。第四部分,乡村学校与乡村生活的裂变。民国时期,伴随国家政治下沉,在乡村社会实行新政加强对乡村社会控制,乡村教育的国家化,政府的一系列改造乡村的政治运动打破了乡村基于血缘与地缘的联系。这部分首先介绍了乡村学校与村落结构的蜕变,其次从家庭形态变迁、家庭观念行为、生活方式方面阐述乡村学校与村落生活的现代化。第五部分,通过对乡村学校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历史演变,及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变迁关系进行深入评析揭示乡土社会的真实历史进程。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国时期 乡村教育 乡土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研究内容与意义10
  • 二、民国时期村落学校与乡土社会变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设计12-13
  • 四、基本概念范畴界定13-15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体系与乡土社会15-24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体系概述15-21
  • 一、清末民初新学伊始乡村教育现代化嬗变(1899——1911)15-17
  • 二、民国肇始乡村教育在动荡中曲折前进发展(1912——1936)17-20
  • 三、烽火中的乡村教育(1937——1949)20-21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乡村社会的境况21-24
  • 一、民国乡村政治制度变革21-22
  • 二、民国乡村经济22-23
  • 三、民国期间村落文化及观念裂变23-24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乡村学校24-33
  •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缩影——私塾24-26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新式学校式微26-30
  • 一、新式学校的发轫26-27
  • 二、民国前期(1912-1936)学校规模与发展27-29
  • 三、民国后期(1937-1949)学校规模与发展趋势29-30
  • 第三节 私塾与新式学堂的交锋30-33
  • 一、私塾与新学对峙之争30-31
  • 二、新式学堂与在私塾竞争中落败31-33
  • 第三章 乡村学校与乡村政治33-41
  • 第一节 乡村学校与村落文化裂变33-37
  • 一、乡村学校与村落文化间互生关系33-36
  • 二、村落文化思想观念的裂变36-37
  • 第二节 乡村学校及村政的现代化37-41
  • 一、乡村政权现代化蜕变37-40
  • 二、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40-41
  • 第四章 乡村学校与乡村生活的变迁41-46
  • 第一节 乡村学校与村落结构的裂变41-43
  • 一、乡村人城市型的流动趋势41-42
  • 二、乡村社会阶层分流与村落结构蜕变42-43
  • 第二节 村落学校与乡村生活的现代化43-46
  • 一、家庭形态变迁44-45
  • 二、家庭观念行为45
  • 三、家庭治生方式45-46
  • 第五章 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变迁关系评析46-49
  • 第一节 村落学校在乡村社会变迁动力系统中的地位46-49
  • 一、村落学校在乡村社会变迁动力系统中的地位46-47
  • 二、乡村何以衰败47-49
  • 参考文献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宝;;让乡村学校的学生都得到优质的教育[J];上海教育;2012年34期

2 梁中凯;;不要让我们的乡村学校衰败下去——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防止“乡村学校衰败”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校长;2013年05期

3 王育成;;乡村学校[J];四川教育;1991年02期

4 余慧娟;;乡村学校的“选班学习”实验[J];人民教育;2011年11期

5 赵恕敏;纪德奎;;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定位与转型[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3期

6 纪德奎;;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21期

7 徐绮鸽;;乡村学校自制简易乐器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8年11期

8 孙志毅,赵玉山;赠给乡村的文明──“认养乡村学校图书室”行动在中国[J];内蒙古教育;1997年09期

9 李芳;;一些乡村学校衰落的原因分析——以一所华北乡村学校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14期

10 王外生,梁星耀;乡村学校乱收费可休矣[J];乡镇论坛;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向阳;;改变思路显活力 创新观念谱新篇[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撤并乡村学校必须尊重民意[N];法制日报;2013年

2 郭显红;素质教育:应向乡村学校倾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吴佩;正在消逝的乡村学校[N];农民日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刘云杉;乡村学校:村落中的国家?[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孙曙峦;乡村学校何以大面积消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马长军;先填满乡村学校图书室[N];中国教师报;2008年

7 罗青玲;为恢复乡村学校点叫好[N];新疆日报(汉);2012年

8 特约记者 陈应国 通讯员 邹洪奎;乡村学校建设发展的“老黄牛”[N];大理日报(汉);2007年

9 湖南省桃江县教育局办公室 刘林声;校长,请停下“走读”的脚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郭府祥;“认助乡村学校图书室”项目落户陇脚[N];六盘水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涂三;民国时期乡村学校与乡土社会变迁[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金海燕;乡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海楠;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奚兵;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学校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慎月梅;近代变革中的乡村学校与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仲成成;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学校社会教化变迁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毅;西藏乡村学校教育发展困境透析[D];西南大学;2010年

8 杨帆;兰州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39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039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