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智慧学习服务内涵、特征及体系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6:17

  本文关键词:智慧学习服务内涵、特征及体系框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新能力培养 智慧化 教育均衡 智慧学习服务


【摘要】:智慧教育发展方兴未艾,智慧学习服务应运而生。本研究对智慧学习服务的内涵、特征以及体系框架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了智慧学习服务的内涵,并与数字化学习服务进行比对;探讨了智慧学习服务的特征,包括人性化交互、能力导向的评价、一站式系统化体验的教育层面特征和智能感知、个性预知、流动调整、虚实交融的技术层面特征;构建了智慧学习服务的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包括一个依托、两种终端、三个智库、四类服务和五种身份。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课题批准号:BCA120025) 江苏省大学生2014年度创新项目“信息化促进高位均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KYLX_141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省优势学科建设”(苏政办发〔2014〕37) 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编号:BM2013224)之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智慧学习服务的提出智慧学习服务的提出是技术、理念、思维等多重作用的结果。传统学校教育因为大班教学、教师教学能力有限、教学资源有限和封闭等客观性和主观性因素,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响亮的口号,学习者“智慧”生成效率低。网络变革了学习者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4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5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7 陆根书,阮金佑,,张萍;元学习与学生学习的改进[J];电力高等教育;1994年01期

8 侯娟;;基于教学设计的学习设计构想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8年12期

9 胡亦军;王彩云;;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师;2013年13期

10 胡为芹,杨晓宏;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晓芳;;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付巧英;;浅论任务型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陈宁;;一种学习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8 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9 尚鲜连;陈静;牛丽;;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研究[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德立;白学军;;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茂 编译;学习也有新智慧[N];中国教师报;2010年

5 天津市天津中学 吴其云;洞悉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韩立福;展示对话学习 焕发生命活力[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重塑校园学习生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亦菲;探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杨有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铜川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9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颖超;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美术类院校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04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204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