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青少年同学关系的结构及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4 20:28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青少年同学关系的结构及特征研究
【摘要】:探索及验证民族地区青少年同学关系的结构及发展特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小学抽取2375名中小学生,利用问卷对其进行测试。按照结构方程模型、层面A和最小空间法,青少年同学关系问卷包括三个因子:冲突、疏离和交流亲密。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38.743%。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5。冲突的同学关系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青少年同学关系部分因子在年级、学习成绩、性别、排行、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父母亲文化和毕业打算方面均出现了显著差异,在民族方面没有出现显著差异。青少年同学关系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青少年同学关系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作者单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吉林大学;
【分类号】:D432
【正文快照】: 同学关系是青少年在校期间同伴关系的主要形式和核心要素[1],是校园微系统中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校内外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2]。在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2;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3]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赖建维;郑钢;刘锋;;中学生同学关系对情绪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调查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副教授 卢国显;流动儿童离城市还有多远?[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刊记者 杨祖继;和谐亦是教育的最高境界[N];成都日报;2006年
3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许建阳;别用补偿心态对待单亲孩子[N];健康时报;2006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李薇薇;大学同学关系是不是“病”了[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周波;我市启动创建和谐校园活动[N];成都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冯振堂;以积极心态走成才之路[N];长治日报;2007年
7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沂堂镇东迷龙村主任助理 王明哲;角色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N];新农村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毛帽;高校如何应对学生校外租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慕海燕;校园代办:您说话我跑腿[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永清县韩村寄宿小学 卢玉芳;怎样才能写好学生的操行评语[N];廊坊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旭芬;北京市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校园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2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25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