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团体访谈法对4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访谈,使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词频统计,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客观因素是学校内部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主观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及感情和意志发展所带来的心理冲突及自身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心理问题。通过对主、客观因素的分析,提出对策、措施。旨在为有效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基金】: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编号:2015-SZ-025)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心理素质是多维度结构、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一种内部心理特质,是上世纪80年代伴随素质教育兴起而诞生的本土化概念。回顾过去30年的研究,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研究,即概念研究,主要包括心理素质的定义、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玲;张大均;王金良;;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与评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李鑫;;“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3年04期
3 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殷春兰;;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影响因素[J];才智;2012年24期
5 俞艳;;同辈影响 两措并举[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年Z1期
6 张莹波;陈俊;王祖承;;内观疗法的应用与发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7 王佳权;;大学生师生关系现状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程明莲;;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9 车绪武;略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5年03期
10 吴念阳,张东昀;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宝方;论同辈群体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芳;;积极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张逾梦;;“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01期
3 李元清;;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年24期
4 徐慧;袁新国;;不同家庭结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24期
5 池芳;;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期
6 汪西莹;李江波;;体育类大学生注意品质注意偏向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12期
7 朱慧明;;浅谈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23期
8 王鑫强;谢倩;张大均;刘明矾;;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研究[J];心理科学;2016年06期
9 胡敏;;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10 范合生;;公共图书馆促进家庭良好亲子关系的思考[J];科技风;2016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维颖;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侯秀;小学生同辈群体德育影响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3 谢新雪;新疆高校民汉同住背景下宿舍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4 刘泽石;网络媒介素养对首都大学生择业、婚恋、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5 叶小玲;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介入[D];暨南大学;2014年
6 顾爽;中学同辈群体参与式德育活动探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孙颖玉;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孙静娴;我国城市流浪儿童及其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10 韩聪颖;社会工作对于青春期流浪儿童救助的介入与反思[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均;李晓辉;龚玲;;关于心理素质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思考(一)——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张大均;王鑫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刘艳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成功(教育);2010年02期
4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王祖承;;参加日本第31届内观疗法学会大会印象记[J];上海精神医学;2008年04期
6 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年06期
7 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年03期
8 宁维卫;赵慧;;西部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国华;全桂艳;;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问题初探[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谭莉;同辈群体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化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张月云;论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姜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多主体认知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苗红妍;同伴交往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及引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毅;群体正义与私力救济[D];重庆大学;2006年
6 徐湘荷;同伴群体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林芝;中学生“社会位移”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魏宏聚;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代广贤;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刘秀艳,任旭兵,翟玉建;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及教育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年02期
3 靳钟,权太举;试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兼谈我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4 杨希武;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5 岳晓东;论大学生心理素质之认识与培养[J];教育导刊;2000年05期
6 庞永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7 邵贵平,赵清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8 李远贵;;试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9 刘舸;高艾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现实重要意义[J];教学研究;2000年04期
10 佟会玲,吕俊复;以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宏;郭亨杰;季秀珍;郗浩丽;;大学生心理素质观初查报告[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向守俊;;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起香;;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程志清;;关于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赵娅琳;张婷;沈君;;音乐心理教育与大学生心理素质[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余欣欣;郑雪;;大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晓玲;吉明明;王啸天;赵霞;钱宇凤;;大学生心理素质自我教育体系构想与实践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岳晓东;桑志芹;朱源;贺淑曼;;大学生心理素质之内隐概念:一个跨院校的比较调查[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于立东;夏纪林;;理工科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昭琦 李勇平;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N];河北日报;2003年
2 林永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怎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杨雪 赵春雨;大力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N];吉林日报;2001年
4 龚商;“两课”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开始启动[N];科技日报;2002年
5 王早霞;教育,,从调节学生心理开始[N];山西日报;2004年
6 刘小娟;解读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N];金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笛;推动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N];青岛日报;2010年
8 耿宏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待加强[N];河北日报;2006年
9 记者 黄文;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王慧 张锋;河南师范大学创新心理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瑛;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俊川;论当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4 章东明;河北省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年变化比较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亚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测评[D];天津大学;2009年
6 罗品超;大学生心理素质构成因素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丁云霞;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贝;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高明慧;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魏荣;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66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26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