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范式转换中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
本文关键词:教育评价范式转换中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教育评价范式转换中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
作者:王少非 文章来源:教师教育研究 点击数: 更新时间:7/8/2009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评价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遗憾的是,尽管教师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课堂时间用于与评价相关的活动上,但教师的评价素养却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上。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未能对教师的评价素养提出明确要求,更未能明确教师的评价素养框架。本文期望界定教育评价范式转换背景下的教师评价素养要求,通过对两个来自于国外的评价素养框架的分析,提出一个教师评价素养框架。
一、教师的评价素养的概念界定
教师的评价素养就是指教师所拥有的关于评价活动诸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相关的理念。首先,教师的评价素养指教师应当拥有的评价素养。应当拥有评价素养的主体是多样的,教育评价活动的从事者都应当是评价素养的拥有者。仅从教育领域看,教育行政官员、教研机构成员、商业性评价从业者、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及其家长,都应当拥有相应的评价素养。但不同的主体因为从事的评价实践的不同,在评价活动中承担的角色不同,所应当拥有的评价素养也就不同。教师应当拥有的评价素养主要是关于课堂层面评价的专业素养,而课堂层面评价具有不同于常见的大规模校外评价如高考、中考的性质和独立价值,因此教师的评价素养不同于校外大规模评价实施者所需要的评价素养。其次,教师的评价素养是教师应拥有的关于教育评价的专业素养。当代教育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与心理测量学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教育评价不同于心理测量,因此,教师的评价素养也不能是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和技术素养。第三,教师的评价素养是教师应当拥有的关于教育评价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相关的信念,是内化于教师日常评价行为之中、无需教师有意识的加以监控的品质。它包括相关的评价知识,比如关于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评价方法的种类、不同类型的方法的适合领域和局限性、评价的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了相关的评价技能,比如设计评价方案、编制评价任务和工具、评分和评定等方面的技能;包括了相关的评价能力,比如依据标准编制和实施评价的能力,将目标要求转化为评价任务的能力,根据评价结果有效的调整教学和实施反馈的能力等;也包括了支持教师的评价行为的内在信念,比如关于评价的价值、功能、目的等方面的信念。
一直以来评价素养的概念明显缺位于我们的教育话语之中。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诸多论述中或涉及到教师的评价能力,但通常限于相当抽象的层面;用于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教育评价学教材或可理解为假想中的教师评价素养的具体化,但实际上教材中所涉的只是教育评价的部分内容,而且通常是基于心理测量学的、往往最远离教师的日常评价实践的那部分内容。当考试成为评价的唯一方式时,当校外高利害考试成为校内考试效仿的对象时,这些内容也许可以被看成对教师评价素养的要求。可是,当教育评价发生范式转换之时,传统的教育评价学上的知识对于教师远远不够,甚至完全不适合了。
二、教育评价的范式转换与评价素养
长期以来,学校和课堂层面的评价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价值,成为校外评价尤其是中考、高考等高利害考试的附庸。作为大规模校外评价的一种方式,这些考试有它自己的逻辑和理论基础,即心理测量学。因此,这种评价所要求的评价素养也就是心理测量学所要求的理论和技术素养。而由以心理测量学作为学科背景的测量专家为主体构成的评价界努力追求评价的科学化,强调专业共同体,创造了一套外行很难理解的独特话语系统,将包括教师在内的许多教育评价从事者视为“非专业”的外行人,隔离于他们的专业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评价素养只是测验界的专属特征,教师、学校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很少被要求具有评价素养,而且经常被“有时神秘的且总是威胁性的评价技术所吓倒”,从而远离“浸泡在神秘与虚幻、恐吓与伤害、压力与焦虑之中的评价世界”。
也即教育评价回到它的本原。
在这种变革中,一种新型的评价文化变得越来越清晰。这种评价文化有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设: (1)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合于高质量的学习并用以促进学习。(2) 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的科学,因为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的、复杂的。学生、成就和评价之间的互动十分复杂。(3) 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学生应被鼓励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现,因此对标准的理解不应只是教师的事,也应当是学生的事。(3) 教育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这需要具体的、学生经验范围内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当清楚地呈现、与学生当前的关怀相关;是无威胁的,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以提高表现。(4) 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量,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5) 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核心成分。这种评价应能支持学生的学习并为之提供支架,应能评价多种情境中的表现。
除对教育评价的本质的认识发生变化之外,评价实践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教育评价不再被视为外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附加物,而成为教学或学习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高成就标准的关注与日俱增,对评价在标准提高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断提升,评价越来越多地被当作提高学生成就乃至于教育改革的杠杆,国际国家、地方、学校层面的评价不断增加;各种冠以“真实性评价”、“表现评价”或“备择评价”之名的新型的评价方法逐渐得到广泛地运用;“为学习的评价”的兴起直接导致了课堂评价的独立价值的发现,人们认识到,“如果评价不能在课堂层面有效地运行,那么其他层面的评价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在这样的变革中,评价素养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基于新的教育评价文化的评价素养观正在出现,而作为教育评价的最重要的实践者的教师的评价素养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1] [2]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教育评价范式转换中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24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