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的失落与复归
发布时间:2017-06-07 13:17
本文关键词: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的失落与复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关于幸福的思考是时代精神的聚焦,是人类永恒的追问。本文在大众文化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研究了教师幸福惯习的失落与复归,既是对大众文化兴起的积极反思,又是对教师幸福生成规律的深入探索,也是试图沟通“幸福”和“文化”的一种冒险尝试。这对于丰富当前关于教师幸福和大众文化等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调查法探索教师幸福惯习在大众文化兴起中究竟如何失落,又如何复归。首先,重新界定了幸福、教师幸福等基本概念,运用了布迪厄实践社会学中“场域—惯习”等相关理论,指出教师幸福是一种惯习的存在,教师幸福惯习是构成教师内在的心态结构的幸福生存经验,是构成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幸福禀性系统,是教师幸福认知结构、教师幸福能力结构和教师幸福反思结构的统一,决定着教师幸福能否实现。其次,将教师幸福放在大众文化兴起的现实场域中进行考察,指出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失落主要表现在:职业倦怠掩盖了教育快乐;获取私利淹没了甘心奉献;体验快感代替了追求沉思;粗俗势利击垮了刚直高雅;顺从表演摧毁了反思、批判和想象。最后,揭示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神圣光环的隐去和教育民主的降临为促进教师幸福惯习复归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师可以通过精神的自由、生活的充盈;主体的互动、师生的交往;审美的愉悦、心灵的净化;经典的欣赏、艺术的陶醉;自我的反思、行动的研究踏上幸福之路。 本研究将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教师幸福问题的研究,开阔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视野,丰富了教师幸福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大众文化兴起的宏观背景下,思考教师幸福惯习这一微观命题,尝试打破宏观文化和微观个体之间的屏障,希望能对某些人文社科学问题的思考产生一定启示。因为“幸福”和“文化”研究本身的复杂和艰深,再加上笔者理论水平的局限,研究还存在众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地方,留待日后继续努力。
【关键词】:大众文化 教师幸福 教师幸福惯习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5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20
- (一) 问题的提出7-8
- (二) 文献综述8-18
- (三)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18-20
- 一、教师幸福:一种惯习的存在20-28
- (一) "幸福"含义的厘定20-21
- (二) 教师幸福的本体追问21-22
- (三) 教师幸福的特殊性省思22-25
- (四) 教师幸福惯习的解读25-28
- 二、大众文化:教师幸福惯习存在的现实场域28-36
- (一) 大众文化的内涵和边界28-31
- (二) 大众文化的特征31-32
- (三) 如何评价大众文化32-34
- (四) 大众文化与教师幸福惯习34-36
- 三、偶像的黄昏: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的失落36-48
- (一) 职业倦怠掩盖了教育快乐36-39
- (二) 获取私利淹没了甘心奉献39-41
- (三) 体验快感代替了追求沉思41-44
- (四) 粗俗势利击垮了刚直高雅44-45
- (五) 顺从表演摧毁了反思、批判和想象45-48
- 四、诗意地栖居: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的复归48-56
- (一) 大众文化兴起中蕴含的教师幸福契机48-49
- (二) 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的复归之路49-56
- 结束语56-57
- 参考文献57-61
- 后记6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彭文静;教师职业幸福的主客观评价标准和条件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的失落与复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9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2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