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女子教育:性别平等与政策干预
本文关键词:非洲女子教育:性别平等与政策干预
【摘要】:当前的非洲教育依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阻碍着非洲女子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相应的政策干预。非洲各国成功的经验指明了政策干预的方向,主要包括:降低公共教育成本,使女童可以承受;营造一种有利于女性的安全、公平、友善的学校环境;立法保证性别平等。总之,要让性别回归政策的主流。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关键词】: 非洲 女子教育 性别平等 政策干预
【分类号】:G776
【正文快照】: 对于女性来说,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女子教育是经济增长和人力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对于非洲来说,女子教育具有更加特别的意义,因为在那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人口快速增长和人力资源基础薄弱的限制,同时妇女是非洲社会生活的基础,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序雅;;新世纪坦桑尼亚高等院校师资结构发展变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2 李燕;;独立后的非洲高校学生事务:从殖民化到本土化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3 赵琳琳;米红;;“依附发展”与“自主创新”——高等教育两种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6期
4 陈俊珂;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的若干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袁本涛;严峻的现实:发展中国家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6 车效梅;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邓宏宝;国外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8 谷峪,张文华;南非教育中的评价和资格认证体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9 卡塔玛·玛斯卡拉;徐家玲;李强;;探究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以非洲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安春英;肯尼亚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挑战[J];西亚非洲;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车效梅;;试评穆罕默德·阿里与埃及世俗化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艳贺;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因地制宜汉语推广模式的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2 李芳;南非高等教育领域族群公平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泳;新时期中等农业学校的定位及发展对策探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谢炎炎;尼日利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珊;南非高等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敏;英属西非殖民地的高等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沈婷;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属热带非洲适应性教育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莹;非洲虚拟大学(肯雅塔)的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浣宁;南非的法律教育[D];湘潭大学;2009年
10 胡月;南非高等院校审核研究及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广芬;;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2 牛长松;;非洲教育研究综述[J];西亚非洲;2011年05期
3 李宪武;;关于女子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潘迎华;;论19世纪后期英国“白领女性”的兴起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郭婧;;美国国际开发署对非洲基础教育援助的评析[J];基础教育;2010年08期
6 郑崧;19世纪法国天主教的女性化和女子教育[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孙晓清;浅论鲁迅的女子教育思想[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王震;;略论晚清女子教育问题[J];传承;2008年06期
9 常娟;;明代的女子教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邹春凤,张斌;非洲国家妇女能力建设培训班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鲁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前言[A];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C];2005年
3 朱玲;;农地分配中的性别平等问题[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周玉;;未竟的性别平等——一项基于权力职场的考察[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第一部分 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发展历程[A];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C];2005年
6 于冬梅;黄仁涛;;推动中国社会性别平等的一种新策略——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地图集的编制设计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第二部分 中非教育合作与交流的主要成果[A];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C];2005年
8 ;结语[A];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C];2005年
9 阎广芬;;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当今的女子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10 刘伯红;;“北京+10”在中国——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群英;推进性别平等是全世界共同的任务[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冯媛;促进性别平等 各国有何高招?[N];中国妇女报;2005年
3 王永钦;百名男领导倾听专家谈性别平等[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联合国评估各国性别平等状况[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任然;修订村规民约 体现性别平等[N];中国妇女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耿兴敏;构建和谐家庭 推进性别平等[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伯红;“性别平等机构改革运动”力推“联合国妇女署”成立[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邵希炜 席淑君;德国可持续发展:关注性别平等[N];中国妇女报;2010年
9 记者 虞宝竹;积极创造性别平等的舆论环境[N];中华新闻报;2006年
10 中共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委书记 陈平;实施“七保”政策 促进性别平等[N];新农村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勇杰;中非农业合作模式创新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2 赵姝岚;赞比亚国家政治发展研究1890-2001[D];云南大学;2010年
3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5 曲宏歌;欧盟与性别平等[D];山东大学;2009年
6 CISSE Djibrilla ALHADJI;非洲城市化挑战:大城市的发展和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8 潘丽霞;中国社会体育参与中的妇女与性别差异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米哈娜(Rasamimanana Mirana);中国在马达加斯加的投资模式及其对非洲国家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蓉蓉;我国对非直接投资的立法思考[D];湘潭大学;2008年
2 赵志磊;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贸易效应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韩瑞珍;西方债权者减免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童飞;中非合作论坛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刘伟才;《非洲增长与机遇法》述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琦;非洲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建构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振邦;金融危机下促进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投资[D];厦门大学;2009年
8 边瑞瑞;“9·11”事件后美国的非洲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9 万文菁;胡锦涛的对非外交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杨娟;经济援助与肯尼迪政府对非洲外交战略[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9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02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