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民族地区女童教育与民族素质提高

发布时间:2017-10-23 17:18

  本文关键词:民族地区女童教育与民族素质提高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 民族素质 女童教育


【摘要】:针对民族地区女童失学现象严重的情况,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论述了加强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
【关键词】民族地区 民族素质 女童教育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女童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每个家庭乃至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应该强调的是,未来将生儿育女而成为母亲的女童的教育状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未来母亲素质的高低,,可以说女童教育对于未来妇女、家庭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影响会更大。“教育一个男人,受教育的只是一个人;教育一个女人,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柏年;失学女童救助与家庭现代化[J];人口研究;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宇,吴翌晖;江苏省妇女体育锻炼动机、坚持性和参与程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 陆晓燕,白琼英;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与女性成才[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柳夏;浅谈女性馆员群体潜能的发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6年04期

4 吕青;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妇女作用试论[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5 辛利,陈悦欢;体育活动对妇女心理健康影响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刘兴民,汪宜丹,张庆彩;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问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栾清明,李玉梅,景丽荣,马莉,关文华;中学生16PF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5年01期

8 聂江;;关于中国教育性别隔离的分析[J];南方人口;2007年01期

9 程鑫;离婚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发展的影响[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10 谭昕;现代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歌舞[J];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艺斌;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华;信息网络时代与女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鲁志荣;征婚启事语言特色、价值取向及社会心理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晔;性别视角下的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现状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丽娟;中小学生数学学力的性别差异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赢;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女生“因性施教”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旭红;川渝中等幼师校爱情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李丹;重庆贫困农村初中女童性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杨春丽;高中地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琥瑭;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教育探论[D];华侨大学;2007年

10 安振武;民办学校教师择地工作的归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帕哈尔丁;阿布力孜;;浅论教育因素对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影响——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8期

2 黄翠华;;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3 陈慧;;民族地区家校教育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4 李能武;;地方民族院校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1年07期

5 李莉;;民族地区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恩施自治州为例[J];继续教育;2011年07期

6 陈慧;;民族地区亲子关系与教育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赵维元;;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大志;吴丽娟;;知识弱势、区位黏性不足与民族地区的区域隐性知识构建——兼论民族地区校地互动模式[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时锦雯;;建设具有民族地区特色开放大学的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高教论坛;2011年08期

10 时锦雯;;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龙威;李红婷;;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与变革——基于湖南省17个民族县市区教育数据的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薇林;侯丽萍;;关于少数民族社区教育的思考[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赵亮;;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思考——对四川甘孜州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论文集[C];2004年

4 龙先琼;;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思考二则[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蒋辉;张怀英;;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标、测度与实证[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聂琴;;民族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与民族发展——兼谈西部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机会失衡问题[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贤;;强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钱文卿;;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努力开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新局面[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文;;略论莫友芝对民族教育的贡献[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旭;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的人才[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慕卿;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经济人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王莉芳;民族地区的教育攻坚之路[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4 ;让教育成为民族地区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尹晓华 陶然 实习生 闫新宇;明年民族地区尽享“两免一补”[N];四川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冉伟标 记者 马珉璐;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民族地区中等教育发展到大厂调研[N];廊坊日报;2010年

7 吴霜霜;浅议民族教育的地位作用[N];贵州民族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肩负历史使命 推进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N];四川日报;2011年

9 记者 张玉文;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职教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记者 廖绍芷;全国民族地区职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桂召开[N];桂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陶格斯;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于·布仁巴雅尔;民族地区乡村实用科技推广培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付娜;民族大学(学院)的特有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申春善;文化选择与民族文化课程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康贤;民族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磊;民族地区扫盲后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牟方秀;民族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4 贾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龙泉良;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周宏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马小军;西北偏远回族地区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8 高翠清;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费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乌力吉;民族地区农业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结构改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程盼;民族地区师生文化代沟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4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084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