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论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10-26 22:04

  本文关键词:论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职业农民 教育培养模式 构建 职业准入制度 职业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 培养的 新农村建设 农业协会 农民教育


【摘要】:介绍了职业农民的定义与内涵,提出了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改革农村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等方面提出构建"三位一体"的职业农民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职业农民 教育培养模式 构建 职业准入制度 职业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 培养的 新农村建设 农业协会 农民教育
【分类号】:G725
【正文快照】: 职业农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的一类新型职业群体,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是判断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近年来,社会各界要求加快推进农民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由建勋,张青霞;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3期

2 何伟;;基于职业农民培养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伟;;基于职业农民培养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钟昌福;刘晓华;;乡村林业建设项目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3 徐红;浅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丁恒杰,李春兰,马锦荣,绽永芳,王克贤,马晓慧;关于“农牧互补”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5年11期

5 李龙;;浅谈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翟照艳,王家传,韩宏华;中国农户投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4期

7 毋恒生;“民工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5年05期

8 陈合营;郝小宝;;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模式与制度比较分析——以陕西杨凌区蒋寨村奶牛产业为例[J];理论导刊;2005年12期

9 刘启栋;中国农业必须突破土地规模狭小的瓶颈[J];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10 吴小凤;;如何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培训体系[J];农业经济;2006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方斌;浙江省农业系统技术系数产生、转换及应用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霄鸣;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春晓;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新疆棉花产业成长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卢光明;基于纠纷管理的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组织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翟照艳;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7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丽雅;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亚静;中国契约农业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来;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性缺陷及改革对策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2 张红杰;农户接受农业新技术的障碍因素研究——以冀西北地区农户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马立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李军华;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商爱国;山东省金乡县大蒜产业化经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敏;农民营销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7 吴兴全;农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敏;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徐文元;山东省蔬菜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瑞金;高密市经济林产业优势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鱼小强,刘敦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徐永祥;中国农业:呼唤职业农民[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3 闫恩虎;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思路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陈美球,刘桃菊;我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昌林,夏惠芳;试述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与特点[J];煤炭高等教育;1995年01期

2 李自俊;两种国外石油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J];石油教育;1995年05期

3 李斌,李忱;对高等工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1996年03期

4 卓岩;论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转变[J];江苏高教;1997年05期

5 刘廷新;社会转型与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6 李兴业;法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7 翁海珊,李仲学,刘云清;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05期

8 ;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概观[J];湖南教育;1998年02期

9 李嘉瑶;高校改革面临的五个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1998年02期

10 朱萍,于龙斌;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兰州学刊;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龙永筑 记者 赖红英;华南理工大学试行研究生培养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何连弟;百名专家描绘21世纪中国教育结构发展趋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3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林志强;建构《美术教育心理学》[N];美术报;2003年

4 记者杨霞;中山大学今年首次面向港澳单独招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邵 斌 尹 辉;代表建议“二八原则”保障教育投入[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徐自军、陈太富;西安政院构建政治干部任职教育培养模式[N];解放军报;2004年

7 记者 胡键 梅志清 通讯员 朱玉尊;广大今年录取摘“师范生”标签[N];南方日报;2004年

8 高自龙;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的困境与出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庆华;中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中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00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00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