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全纳教育环境中学生发展状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1:07

  本文关键词:全纳教育环境中学生发展状况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纳教育 学生发展 促进因素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全纳教育环境中的特殊学生以及普通学生发展状况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后,提出:(1)全纳教育环境有利于促进特殊学生学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特殊学生对全纳教育环境感到满意;(2)全纳教育环境不会影响促进普通学生的发展,普通学生对特殊学生持接纳态度;(3)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态度与教师自身的素质占据重要地位。
【作者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全纳教育 学生发展 促进因素
【基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中青年项目)课题(项目编号:GY200808)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之时,就有别于原来盛行的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或融合(Integration)教育,其重要的差异在于:回归主流或融合教育本质上是将特殊学生从原本隔离的或受限制的教育环境转入普通的环境中,也就是将特殊学生重新安置到普通学校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韦小满,袁文得,刘全礼;北京香港两地普小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昝飞,谭和平,陈建军;随班就读学生行为问题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1年23期

3 陈光华;张杨;石颖;王璐;吴盈盈;;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4 钱丽霞,江小英;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5 吴支奎;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6 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生,陈光华;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2 昝飞,刘春玲,陈建军;随班就读学生与正常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3期

3 曹婕琼,昝飞;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地区融合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4 向友余,张文京;关于四川、重庆等地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5 朱佳妮,姚莉萍,陈超翰;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学校范围内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6 郝振君,兰继军;论全纳教育与教师素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7期

7 万莉莉;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1期

8 杨希洁;一位成功的随班就读数学教师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1期

9 江琴娣;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2期

10 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娜;智力落后儿童的适应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启敏;资源教室功能评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琴;随班就读生个别化教育计划文本编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春燕;轻度弱智随班就读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继发;随班就读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仁蒙;参与特奥运动对轻度智力残疾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聆,张思堂,覃海琪;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2 周卫,汤盛钦,梅仲孙;上海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调研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3 韦小满,袁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4 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5 张宁生,陈光华;再论融合教育:普小教师眼中的“随班就读”[J];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02期

6 彭霞光;特殊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7 吴支奎;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2期

8 钱丽霞,江小英;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9 朱佳妮,姚莉萍,陈超翰;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学校范围内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5期

10 万莉莉;本科师范生对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建;;芬兰全纳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成功[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2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3 李军胜;;论全纳教育的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4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5 李立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纳教育适应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谭焕新;;转盘游戏:加拿大全纳教育的认同与全纳氛围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石丽卿;;浅析唱游与律动对自闭症学生发展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8 ;《中国特殊教育》征稿简则及作者须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9 肖琳;张微;;全纳教育视角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学校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3期

10 种华东;;美国特殊教育改革对我国启示的若干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6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7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智障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试验研究结题报告——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对弱智学生个体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蓝存安;郑一平;陈驹;;重视校本研修功能 强化校本培训实践——《民族中学建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研究》阶段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5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8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王涤;全纳教育思想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记者 刘小兵;残疾儿童大多就读特教学校违背教育公平思想[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3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03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4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