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非连续性教育之本土呈现形式——以贵州石门坎苗族、穴塘坎汉族、平家寨仡佬族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28 05:03

  本文关键词:非连续性教育之本土呈现形式——以贵州石门坎苗族、穴塘坎汉族、平家寨仡佬族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非连续性教育 民族社会 危机 唤醒 告诫与号召 遭遇


【摘要】:非连续性教育形式是连续性教育形式的有力补充,它呼应了民族社会之民间的教育诉求。本研究依循三个典型的非连续性教育的本土呈现形式,依次用危机、唤醒、告诫与号召、遭遇等教育形式来试做精准、简明的讨论。
【作者单位】: 贵阳学院;
【关键词】非连续性教育 民族社会 危机 唤醒 告诫与号召 遭遇
【分类号】:K28;G759.2
【正文快照】: 人类学家博尔诺夫认为教育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形式的统一。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适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111当传统教育学对教育所遭致的困难和障碍无法破解之时,用非连续性教育的观点刚好可以解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3 许月云,林芹芳;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4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任建东;道德重建的主体之维[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孙宗芹;;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7 王红梅;王涛;;对高校课程体系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8 沈卫华;论控制主义的班级管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9 刘声远,陈少武;试论新世纪的教育理念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侯晶晶;论析美国关怀教育视野下的社群主义、品格教育与自由主义[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燕;共生教育论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岳慧兰;幼儿创造力认识与培养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昌波;走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伟;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外因分析及预防之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蔡俊;综合科学课程的学生学业评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旭明;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鸿茹;井田砚纹饰小议[J];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2 杨X;;岑家梧《中国原始社会史稿》序[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3 李佳俊;论文艺作品的民族特色[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4 刘守华;一本有鲜明特色的神话学论著——读冯天瑜的《上古神话纵横谈》[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5 钱念孙;民族性的开放性和民族化的广阔道路[J];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6 廖泽余;维吾尔谚语中的民族社会文化投影[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O.布兰查泰 ,姜晓辉;国际形而上学学会讨论“社会的性质”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7期

8 赵志辉;;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学[J];民族文学研究;1985年01期

9 林耀华;庄孔韶;;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1期

10 冯贤昭 ,李曙华;对我国现代化问题的一点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振声;;民族现代化与禁忌习俗[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胡庆钧;;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建立我国民族学理论体系[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3 郑晓云;;论民族社会史研究及其在当代的几个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唐奇甜;;不可忽视民族教育的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5 王振昆;;汉语表述与跨文化交际[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6 蓝达居;;霞浦县畲族节俗述议[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潘安;;越南民族学家对高棉族人的研究[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丁建伟;;影视人类学——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A];视觉对话——兰州2002’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佟德富;;原始宗教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10 沈湘平;;马克思人的存在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侯第;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与中国社会转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张红兵;安徽民歌浅说[N];安徽日报;2001年

3 叶风;京民族的渔箔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奂平清;民族社会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龚学增(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正确认识宗教与民族的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周学;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N];中国民族报;2002年

7 金星华(作者为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继承中发展 发展中创新[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闫丽娟;民族社会学的特征和功能[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评论员 盛明富;文化的核心是什么?[N];工人日报;2002年

10 创举;广西将建现代风格多功能民族博物馆[N];中国文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区民族社会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申那;从甲骨卜辞中看帚好的社会地位[D];郑州大学;2000年

2 商勇;从晚清到民国[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106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06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