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本文关键词: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摘要】:作为当今时代全新的三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从内涵角度来看,作为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保罗.郎格朗、埃德加.富尔、罗伯特.赫钦斯结合自身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分别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做出精辟解读。其次,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三大理念既有其共同的诞生背景,又表现出其各自独特的成长命运。最后,就三者关系而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别,但只有在学习化社会的理想社会形态下,它们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与共存。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在当今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已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乃至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全新教育思潮,并被冠以一个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简称——“三大理念”。然而,在新事物面前,我们仍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沉思的态度,对三大理念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探究:一方面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亮;对于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再读《学会生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鲍道宏;;国外“终身教育”理论、理念和思潮发展脉络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邵泽斌;;“和谐社会与教育形态”的嬗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刘慧玲,廖端芳;论中国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与高等教育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张竹英;;终身学习法立法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刘懿;根据赞可夫一般发展理论看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7 查自力;关于终身教育基本概念的逻辑思辨[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5期
8 班华;略论终身道德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遵民;;关于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思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玉泉;学校教育的新使命——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芸;影响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家庭因素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玺丹;生物师范生“教师素质”目标达成度现状分析及教改设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李运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东;中心城市学习型家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芳;论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丽萍;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型社会的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心文;近三十年国外教育的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3期
2 梁忠义;;战后日本国民经济计划中的教育政策和计划及其实施[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3期
3 虞承洲;张念椿;冯之浚;;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向高等教育提出的新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2期
4 孟辉;信息爆炸、知识老化及其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3期
5 富维岳;社会结构与学校教育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6 田华麟;;终身教育浅议[J];外国教育研究;1981年02期
7 夏德清;周南照;;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终身教育”思想的先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顾明远;八十年代国外教育发展的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5期
9 李昭华;《管见》一文的合理成份是什么?[J];成人教育;1982年05期
10 吕可红;;日本开辟教育新途径——创设广播大学[J];外国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靳葆;贾建敏;;基础教育与民族素质[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2 张晓志;;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3 ;科技兴村 教育为本[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4 徐春华;林培城;;跨越世纪的读者教育模式初探[A];论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陈世团;;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与终身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杨靳葆;贾建敏;;基础教育与民族素质[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阎有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徐安玉;万永正;苟宗泽;李曦;王晓章;;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3)——论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9 万静;;教育改革与终身学习[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陶泽民;;重视继续教育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单传洪;理想·才华·报国志[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木风;艺术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唐山电大 杨慧;电大教育与终身教育共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刘媛;爱伴四季[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培训学院的诞生 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王继平;推进社区教育实验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夏越 樊世刚;社区搭台 教育唱戏[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8 吴芮凌;促进学习化社会早日形成[N];光明日报;2000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郑新蓉;以终身学习的视野认识高考[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徐可 练玉春;一千万中小学教师将实现终身学习[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2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方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安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9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武芒;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宋孝忠;关于学习化社区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4 陈永红;新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历史使命及发展思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颜星华;论学生数学素质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林贵福;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小愚;远程教育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卢辉炬;信息时代学习的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汪奇;知识经济形态下劳动力市场运行变化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静;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实行脱产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37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3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