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试论唐代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摘要】:唐代母亲在教育方面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学业及思想品德。因为唐代女性的学养不同于前代的封闭与死板,也异于后代的保守与僵化。所以她们扮演的母亲角色在家庭教育方面也不同于以往及后世。她们是一群聪明、能干、坚强的女性,是有智慧的、有头脑的严且爱的母亲。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2;G78
【正文快照】: 母亲曾在中国家庭教育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姑且不说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是“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之后,周民族、商民族的男性始祖弃和契都是跟随母亲习得稼穑之术和人事之治”。直至跨入文明门槛的夏启也还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母亲女娇的“强于教诲”[1](第49页)。随着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林涛;唐代女子家教浅析[J];齐鲁学刊;2000年05期
2 傅永聚,马林涛;论唐代的母训文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蔡锋;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教育知识内容的考察[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陈世英;;略谈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廖建新;;“氏族”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陆勤毅;和县猿人的发现和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8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江三良;;资本属性、公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宁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的文明选择——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2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王晓嵘;;聚焦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周淑真;武建强;;当代中国政党关系结构与廉政建设[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王凤仙;;北京家庭与性别关系30年变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王宇信;;炎帝神农氏的创造发明与民生[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8 王贵民;;申论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之关系[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9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9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洁;离婚后扶养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鹂然;论“疾病”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效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煜;民愤在量刑中的定位[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纯英;论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教育职能[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小单;;郝奇志:做父亲,懒要懒出境界[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9年12期
3 李彤;;母亲的口头禅[J];药物与人;2009年05期
4 雨露;何宇丽;;走出母爱带来的疑惑[J];教育与职业;2004年04期
5 桂水清;;母亲的口头禅[J];杉乡文学;2006年09期
6 赵红;;从《女孝经》和《女论语》看唐代的母训文化[J];文学教育(上);2007年10期
7 朱春学;;郝奇志:好母亲要与孩子一起“成长”[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0年07期
8 老舍 ,王晓春;第二章“家庭文化剪影”参赛范围写作导引[J];语文世界(蓝B版);2001年09期
9 王拴虎;;母爱似水[J];金秋;2010年15期
10 周侃;;唐代手工业者家庭技艺教育探悉[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巧玲;;关于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初源芳;;第二十三讲 走出家庭教育误区与孩子共同成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颜苏勤;;从学生心理问题引出家庭教育的若干思考——上海市商业学校心理辅导个案的实证研究[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匡裕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李芙蓉;;父爱与孩子个性发展的个案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7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8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9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10 段维荣;;全日制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继新;有出息的好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记者 苏军;养不教 父之过[N];文汇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陈利 本报通讯员 裴春梅;可怜天下孩子心[N];安徽日报;2004年
4 姚昌荣;对家庭教育的反思[N];贵州政协报;2004年
5 刘庆传;家庭教育的5个冲突与7个忠告[N];新华日报;2005年
6 赵忠心;家庭教育书令人担忧[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韩春旭;爱是家庭教育的灵魂[N];中国妇女报;2000年
8 朱晓芳;家庭教育把心摆正[N];山西科技报;2001年
9 ;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胡玉顺;家庭教育父亲参与不够[N];中国妇女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7 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艳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丽君;渝豫两地家庭亲情教育对中学生亲情观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熊斌;基于家庭背景的学生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光杰;唐代家训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郑素君;中职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梁筱良;基于家校合作的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霍霖霞;天津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及指导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淮利平;唐代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自斌;陈鹤琴儿童家庭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3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0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