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育:比较的观点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比较的观点 出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教育 原住民 一体化 各民族 多民族国家 教育理论体系 多样性 经济条件 全球化 发展
【摘要】:正随着科技、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移民和原住民、少数民族的觉醒。以尊重争保持文化差异为核心的多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约有2000多个民族.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大多数原住民和少数民族无论在政治地位上、还是经济条件上都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语言、文化及其传统知识濒临消失。如何在全球一体化与国家一体化的双重背景下保持和发展原住民、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21世纪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承担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世界各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应有之义。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随着科技、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西方丈化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进租不断加快;同时,随看全球范围内的大挽模移民和原住民、少毅民族的觉砚,以羊t和保持丈化左异为核心的多元丈化理念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约有2口D()多个民族,大多数国家足多民族国家,大多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田金一;古清尧;;十七世纪中叶黑龙江流域的原住民[J];世界民族;1980年06期
2 ;短波[J];中国民族;1981年05期
3 姜永德;;延边民族教育三十五年的历史经验[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Z1期
4 ;少数民族教育要在调整的基础上稳步发展[J];人民教育;1981年04期
5 加藤九祚;赵晨;;西伯利亚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J];世界民族;1981年04期
6 ;来稿摘登[J];湖南教育;1981年03期
7 刘硕;陶行知先生“深入蒙古教育之乡”[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2年01期
8 谢启晃;民族教育问题浅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9 阿南惟敬;陈劭平;古清尧;;关于清初的使犬国[J];世界民族;1982年01期
10 札尔甫·杜拉托夫;李雍;;关于研究新疆兄弟民族哲学和社会思想史的初步设想[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崇演;;台湾的原住民[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佟秉正;;从口语到书面——中级汉语教学课题之一[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3 郑涵慧;;人才济济 而国以强——孙中山先生教育思想再析[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4 宏伟;;对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5 佐竹靖彦;;宋代福建地区的土豪型物资流通和庶民型物资流通[A];宋史研究论文集——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编刊[C];2000年
6 梅欣;张兵;杨潇;;传统历史文化地区在现代城市中的保护与发展—浅析新安古城的保护与整治[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黄跃雯;;生态旅游的理念与实践:台湾原住民部落的观点[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陈翰霖;张瑞津;;花莲地区户外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王文壮;;论少数民族教育与海南经济发展[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10 李祖基;;《禹贡》岛夷“卉服”、“织贝”新解[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管汝胜;无悔人生红烛魂[N];经济日报;2000年
4 新华社记者 沈路涛 吕福明 本报记者 赵川东;三尺讲台红柳魂[N];人民日报;2000年
5 张克辉;警惕台湾有人利用语言文化分裂祖国[N];人民日报;2000年
6 蔡子民;台海两岸的地缘人缘文缘[N];人民政协报;2000年
7 李国祥;为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架金桥[N];市场报;2000年
8 记者 沈路涛;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学生[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记者 蒋夫尔;新疆推进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蒋夫尔;各民族学生亲情相融共同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2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伟志;日据时期台湾基督教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章光洁;白族农村社区中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姚峰;现代乡村居住状态都市化倾向的思考及对策探讨——以江浙地区为例[D];东华大学;2004年
6 敖俊梅;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彭亚华;中国民族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颜敏;七十年代末以来印华文学中的异族叙事[D];暨南大学;2004年
9 刘晓鹏;布朗案以来美国教育平等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林凯苹;抗争与融合——二十世纪以来台湾原住民音乐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19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1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