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型社会”视野下成人教育观念的转变
本文关键词:论“学习型社会”视野下成人教育观念的转变 出处:《成人教育》2010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建设"学习型社会"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成人教育观念;"学习型社会"体现出诉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重整个人发展的全面价值、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强调所有人、全社会的参与等特点,因此成人教育观念应转变为倡导自主性学习、摒弃"单面人"的发展向度、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呼唤"全纳教育"时代等方面。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一、诉求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倡导自主性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它们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出身背景”。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P.Legrand)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通过人的一生来完成的”,“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毛豪明;韩传信;;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华建新;;课程文化:专题研究性小课程的开发与开放教育品牌课程建设——以四明地方文学专题研究性小课程建设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孙莉莉;徐谷波;;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立明;学习型社会的理念:终身教育[J];职大学报;2004年04期
2 卢小平;;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3 左红娟;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李云霄;探究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许卿;学习型社会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刘治国;;浅议远程教育及对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作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5期
7 王为正;;学习型社会三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8 连洁;王火生;;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2期
9 杨喜欢;;浅议高校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进程中的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10 宋雪莲;;浅析成人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萍芳;;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谈老年教育的几个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2 俞敏敏;;试论博物馆的人才与队伍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刘雨华;;论建设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管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叶兆元;李海达;石伟芬;;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构建全方位心育模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陈生根;赵邦枝;;论终身教育与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万玉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对终身教育与教师素质的思考[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7 梁艳萍;黄大乾;;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曹邦勤;;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弃考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高建华;孙文娴;;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为终身教育建构平台[A];首届中国IT与医药卫生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江少珍;;浅谈和谐社会的图书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潘先考;办好开放大学 服务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N];台州日报;2011年
2 陈宜安;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学应有所作为[N];光明日报;2004年
3 记者 徐瑞哲;人人皆学 时时能学 处处可学[N];解放日报;2010年
4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N];解放日报;2011年
5 祝振强;学习型社会什么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6 记者 严峻嵘;终身教育立法“给力”职业培训[N];人才市场报;2011年
7 ;成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做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亚彬;福建着手为终身教育立法[N];光明日报;2003年
9 通讯员 詹建京 记者 杜弋鹏;北京门头沟区创建学习型社会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9年
10 陈乃林;发展社区教育与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2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3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林;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5 贺文荣;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结构与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8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磊;中英成人教育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全桂红;学校、社区合作推进智障人士终身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云;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定位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叶翔;我国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谢海燕;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卢家顺;澳门终身教育发展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小波;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傅金兰;终身教育与社会正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玮;合肥市蜀山区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10 安仁淑;中国延边朝鲜族城市老年教育研究--老年终身教育探讨[D];延边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24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2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