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生型”社区闲暇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乐生型”社区闲暇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出处:《成人教育》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闲暇教育理念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一个成果,是一种思想或高尚的人生态度。"乐生型"社区闲暇教育模式的构建,使人们在谋生之余可以乐生,是人类在体力、智力、人格、伦理、情操等方面自我完善、和谐发展的必要过程。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构建"乐生型"社区闲暇教育模式的关键要素和方式方法。
【作者单位】: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海运学院;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闲暇”一词按词典的解释是这样的,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成年人闲暇的时间逐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能东;;闲暇教育:大学德育创新的新视角[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04期
2 庞柏;;浅论休闲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3 冯文全;贾艳霞;;论闲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杨培培;韩飞;;对农民工体育锻炼问题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赵龙;;从教育学的视野审视运动休闲教育的现实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6 王桂菊;;浅谈大学生闲暇教育[J];沧桑;2009年04期
7 卢锦珍;试论农村成人教育中的闲暇教育[J];成人教育;2004年03期
8 邓永超;关于闲暇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性思考[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9 周耀林;论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档案;1998年05期
10 孟育群;;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J];中国德育;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海春;我国小康社会休闲教育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3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必琪;城市小学生休闲体育教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5 张永红;马克思的休闲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闯;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论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道德引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永乐;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由丽;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浩然;近二十年马鞍山市社会古筝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罗华;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丽华;防区制时代的四川民众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继山;闲暇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之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正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邓永超;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智慧人格的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向超;让学校的课程变得更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9期
2 魏亚琴;闲暇教育,一个高等学校不容忽视的话题[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边际;朗格郎与“闲暇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1997年04期
4 姚永华,凌玲;闲暇教育 刻不容缓[J];黄山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陶侃;中小学开展闲暇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02期
6 程江平;闲暇教育:当代社会的新课题[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刘能镛;论闲暇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柯雅婷;闲暇教育:当今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J];教育导刊;2001年07期
9 唐芳贵;闲暇教育刍议[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许广敏;;关于闲暇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兆元;李海达;石伟芬;;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构建全方位心育模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陈生根;赵邦枝;;论终身教育与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梁艳萍;黄大乾;;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曹邦勤;;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弃考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高建华;孙文娴;;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为终身教育建构平台[A];首届中国IT与医药卫生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江少珍;;浅谈和谐社会的图书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秦建晔;;中专护理化学教学大纲和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对中等护理专业化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A];第五次全国医用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朱峻薇;;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白艳群;;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自主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珂;两岸推进终身教育研讨会举行[N];福建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宁锐;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举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N];解放日报;2011年
4 记者 严峻嵘;终身教育立法“给力”职业培训[N];人才市场报;2011年
5 陈飞;终身教育老年先行[N];中国老年报;2003年
6 ;终身教育与社会进步[N];光明日报;2002年
7 雷冬梅;终身教育的内涵[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记者 黎文安;我省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N];西安日报;2001年
9 沈伯强;瑞士的终身教育[N];解放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白蕾 实习生 谢薇;每年9月28日为我省终身教育活动日[N];福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2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4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刘海春;我国小康社会休闲教育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8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必琪;城市小学生休闲体育教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10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桂红;学校、社区合作推进智障人士终身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翔;我国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海燕;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卢家顺;澳门终身教育发展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傅金兰;终身教育与社会正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玮;合肥市蜀山区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安仁淑;中国延边朝鲜族城市老年教育研究--老年终身教育探讨[D];延边大学;2003年
8 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夏丽;如何改进社区美术教育的初步思考[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赵奕一;区域文化视野下学习型组织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5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2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