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浅论苗族传统习俗对贵州苗族聚居区女童教育普及的影响——从苗族女青年婚恋活动视角所作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1 09:38

  本文关键词: 苗族传统习俗 苗族聚居区 女童教育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 ,贵州苗族聚居区女童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与全国、全省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相比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贵州苗族聚居区女童教育普及的严重滞后性 ,使其成为义务教育在贵州普及的重点及难点。在影响女童教育普及的众多因素中 ,如果说家庭贫困及国家教育经费短缺是影响女童教育普及的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 ,那么 ,苗族传统习俗则是影响女童教育普及的深层因素。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education of girls in the Miao areas of Guizhou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with the help of the whole country, However,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gap between girls' education in the province and in other minority areas. The popularization of girls' education in Miao minority areas in Guizhou is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girls' education, if it is said that family poverty and the shortage of national education funds are the fundamental and decis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girls' education, So, the traditional custom of Miao nationality is the deep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popularization of girls'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7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索晓霞;苗族传统社会中妇女服饰的社会文化功能[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凌翔;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观念冲突[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刘文俊;;伞在我国南方各民族旧婚俗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席克定;试论苗族妇女服装的类型、演变和时代[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4 翁泽红;试论苗族传统消费习俗对贵州苗族聚居区义务教育普及的影响——从苗族表现在酒上的消费习俗来看[J];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03期

5 田茂军,邓振军;湘西苗族剪纸的分类及其文化内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卓仲阳,杨正文;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知识产权[J];科技与法律;2003年04期

7 潘启洪,贺丽霞;黄平苗族旅游文化开发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7期

8 杨正文;鼓藏节仪式与苗族社会组织[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黄毅;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小企业文化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4期

10 袁定基,张原;苗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利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芳;枧槽苗乡[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张涛;消解的边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5 安丽哲;从“遗产”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魁;西部大开发中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一凡;苗族服饰图腾图案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3 龙叶先;苗族刺绣工艺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丁卓;基于空间表现手法的印染图案数码艺术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祖鲁比亚·吾斯曼;文化融合与传承—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塔吉克民俗及其变迁[D];新疆大学;2006年

6 屠佳;女性文化的性别特征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丹;云南苗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8 何小妹;广西隆林苗族蜡染制作工艺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9 傅克俭;湘西苗族儿童社会化之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烨星;试论工业文明对首饰设计的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晓东;世界女童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2 马金玲;再论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发展[J];甘肃教育;2000年03期

3 何永忠;探索西部处境不利地区女童教育新路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4 席春玲;90年代以来我国女童教育研究述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5期

5 陈巍;对青海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再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任玉贵;土族女童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5年02期

7 冯雪红,王建伟;制定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特殊政策刍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申瑞林;宗滴恩大会后的妇女和女童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03期

9 王振岭;青海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与民族地区义务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邓东;万峰湖镇女童教育有实效[J];贵州教育;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连伟;;浅析威宁苗族人口教育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贵阳市苗族农民工子女教育和苗族文化传承》项目成果展展出[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李旭练 吴崇久 王秀旺;民族地区理想的语言发展模式[N];贵州民族报;2009年

3 策划 农文成 文字统筹 刘兴祥 实习生 吴定嘉 陈娟;做好苗族语文推行工作 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4 黄淑清;白云深处见“春蕾”[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安平;柏格理与黔西北苗族教育[N];贵州民族报;2006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欧翔;孕育苗乡腾飞的希望[N];贵州民族报;2009年

7 实习记者 欧翔;托起苗乡的希望[N];贵州民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沈洪竹;《贵阳市民族农民工子女教育和苗族文化传承》举办志愿者教师培训[N];贵州民族报;2009年

9 唐喜 田晓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独生子女大学生获助学奖励[N];中国人口报;2009年

10 张宇;签订校地合作共建协议[N];贵州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红;拉祜女童的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曦;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内源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红玲;黔东南苗族农村大龄女童辍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唐祺;苗族家庭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梁华和;固原地区回族女童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惠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义务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方涛;雪山花水的呼唤[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阿各莫;民族地区农村女童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韦志均;广西少数民族女性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覃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02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502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d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