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北京 东京 校外教育 社区 终身教育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性质、内容和特性,指出:由于东京校外教育归属社会教育、北京校外教育归属基础教育,因此,东京校外教育具有较明显的社会开放性和社区成长性,北京的校外教育则带有较浓厚的部门垄断性和行政“区属性”;在内容上,东京的校外教育更偏重于社会教育活动,强调青少年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北京的校外教育虽也有社会教育活动,但它的“专项小组”活动更偏重于“专业”教育活动,强调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校外教育的发展应该增强社会性、社区性,在终身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建立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校外教育体系。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of-school education in Beijing and Tokyo, and points out that, since the out-of-school education in Tokyo belongs to social education, the out-of-school education in Beijing belongs to basic education, therefore, Tokyo's out-of-school education has obvious social openness and community growth, while Beijing's off-campus education has strong departmental monopoly and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attributes". In terms of content, Tokyo's out-of-school education is more focused on social education activities. Emphasizing the socialization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although Beijing's out-of-school education also has soci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ts "special group" activities are more focused 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out-of-school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its sociality and commun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it should establish a more open and pluralistic out-of-school educ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基金】: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和东京青少年校外教育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2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林;北京社区文化经营与功能选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朱国华;蔡锵;;普通高校“以人为本”课外体育工作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3 贺晓娟;周福盛;;校外教育的本质是儿童本真的释放——儿童文化视野下校外教育的价值追求[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4 赖锦松;;广东培正学院组织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证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5 赖锦松;余卫平;谢冬兴;;广东民办高校特色体育发展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赖锦松;余卫平;谢冬兴;;民办高校特色体育发展研究——以广东民办高校为例[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刘叶;;中小学生校外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为个案[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8 陶万军;;对青少年宫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的思考[J];华章;2012年02期
9 夏春秋;;制约校外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夏翠微;;校外教育管理创新浅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梅;;青少年校外教育科普活动的策划与实施[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群;;浅谈社会化师资队伍在校外科技教育中的作用[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葛介康;;青少年科技社团活动实践的探索[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菁;校外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静;中小学校外科技教师指导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费翔;校外教育公益性活动的结构化生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春晓;少年宫兼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葛萍萍;对当前中国校外儿童舞蹈教育发展的思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钱欢欣;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光文;上海市东方绿舟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郑文;网络时代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贾立庚;大连市校外教育中器乐教学的现状及对艺术教育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立武;北京市老年大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斌;;要重视校外教育的研究——在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教育学刊;1989年06期
2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杂志征稿启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3期
3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杂志征稿启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6期
4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杂志征稿启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8期
5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简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0期
6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杂志征稿启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7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简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1期
8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杂志简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2期
9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杂志简介[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10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简介[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洁;王茂军;;北京城市空间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北京超市发商业有限公司[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会刊(1)[C];2003年
3 李金路;朱虹;;北京平民私家园林[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4 缪杨兵;刘涛;曹广忠;;基于经济活动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划分方法探讨——以北京中心城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何忠伟;陈艳芬;刘芳;何伟;;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与策略[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世俊;;北京城市边界层低空风切变的统计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张秀丽;;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刘世俊;;北京城市边界层低空风切变的统计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张秀丽;郑祚芳;;北京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A];奥运气象预报与服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芳;;从国际有机农业的发展谈未来北京的有机食品产业[A];北京食品学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金明 王丹;抓好校外教育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计琳;沪“五大工程”助青少年走进社会课堂[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通讯员 周竹生;江苏丹阳 村校共建校外教育辅导站[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市青少年宫 满弓;拒绝校外教育“真空地带”[N];宜昌日报;2005年
5 记者 苏军 通讯员 焦苇;上海校外教育推三年行动计划[N];文汇报;2009年
6 倪光辉 张鹏;把天空还给孩子[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秀雅;一个老牌少年宫的“新生”[N];苏州日报;2010年
8 肖杰 汪笙;积极发挥校外教育服务阵地作用 全心服务广大少年儿童成长成才[N];连云港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文强;2010年校外教育发展论坛开幕[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洪香;孙建军:全面育人更要重视校外教育[N];联合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徐江雁;北京御医学派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吴雁华;京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杨树修复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李颍川;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莲芳;北京市地表水体污染评价与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覃远春;民法自然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8 闫彩琴;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越南华商研究(1640-1802)[D];厦门大学;2007年
9 戴和冰;清代北京高腔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刘志宇;关于外商投资北京房地产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思芹;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昕;论校外教育的结构—功能定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文渠;公益性校外教育政策的变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钱欢欣;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辉;社会学视角下社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牛菁;校外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芸;上海东方绿舟校外教育基地与学校协作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应超;校外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洪瑞;北京和睦家医院市场竞争策略[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刘丽超;关于中小学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8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54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