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应然的泛在学习技术

发布时间:2018-03-09 11:08

  本文选题:泛在学习技术 切入点:学习技术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泛在学习技术缘于学习型社会普适计算环境下人类对于学习自由的追求,是未来学习技术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尚未清晰界定的概念,因此对其从本质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维度进行应然分析有助于厘清概念边界,为当前泛在学习技术的发展明确方向。泛在学习技术的应然状态从本质上看,应是支持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终端对感兴趣的任何内容以自然交互方式进行学习的技术,具有技术性、学习性、泛在性三个基本特征;从方法上看,对其研究有三条不同的切入路径;从价值来看,泛在学习技术有利于教育信息生态的建立、人和技术异化的克服、学习者中心地位的确立和个性化发展。
[Abstract]:The universal learning technology is due to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freedom in the universal computing environment of a learning society, which is the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and a concept that has not been clearly defined. The analysis of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dimension should help to clarify the conceptual boundary and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biquitous learning technology. In essence, it should support learners at any time, any place, The technology of using any terminal to study any content of interest in a natural interactive way has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technical, learning and ubiquito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paths for its research; from the value point of view, Universal learning technology is beneficia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ecology, the overcoming of alienation of human and technology,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er's central pos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信息技术助力初中常态课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批准号:09YJC88005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2 付道明;徐福荫;;普适计算环境中的泛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道明;徐福荫;;普适计算环境中的泛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7期

2 张义兵;解构与整合:网络发展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王伟;;面向未来的计算模式——普适计算[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胡小勇,祝智庭;教育信息资源的本地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5 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房雨林;;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7 关沫,赵海,韩光洁,张文波;普适计算中定位服务的参考点选择及误差分析[J];电子学报;2005年08期

8 詹碧卿;教育信息化:信息时代地方高校的必由之路[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彭虹斌;文化传统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吴秋峰;;对网络时代信息与控制交融的一些思考[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楠;面向信息管理的支持透明计算的I/O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蕊;上下文感知计算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廖渊;普适计算环境下一种基于QoS的服务构件组合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5 张向刚;觉察上下文应用的开放式支撑环境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苏羽;传感器网络中的无尺度路由问题[D];东北大学;2005年

7 关沫;复杂网络中的计算迁移问题[D];东北大学;2005年

8 吴卿;面向普适计算的自适应中间件模型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炜;面向企业培训的E-learning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美玉;基于TAP的上下文知晓框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2 曲冠南;CSCMS中分布式多Agent的通信与基于协商的任务分配[D];吉林大学;2007年

3 史波;面向资源受限终端支持软件迁移的应用模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聂雅琳;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小波的数据处理及分簇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李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夏军;基于移动Agent的个人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程浩;基于普适计算模式的上下文可察觉应用模型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陶莎;普适计算环境下服务发现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文利;面向新世纪高校创造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0年

10 黄立新;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IT)教育的研究——从中小学IT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小学IT教育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王继新,朱爱琴,张利兵;对泛在计算时代教育的设想[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1期

4 余胜泉,马宁;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1期

5 付道明;徐福荫;;普适计算环境中的泛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伟凯;智能空间关键支撑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强;王江荷;;价值观念与研究路径——关于开展民族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郝明君;;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走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樊秀丽;;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探讨[J];教育学报;2008年03期

4 刘丹;;公民教育研究的三个维度及其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中成记;;桑宁霞、丁红玲论文上榜“2010年度论著”[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彭国华;治学的“入轨”与“入道”[N];人民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588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588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